一、關于肇事逃逸導致死亡賠償有哪些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死亡賠償金=該省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 X 20年,喪葬費=該省在崗職工年度平均工資 X 6,精神撫慰金=5-8萬(如果司機存在刑事責任則可以主張),也就是說司機如 果坐牢,這一項你反而要不到。
二、肇事逃逸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為人在發生交通事故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為。《刑法》規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
2014年12月15日,公安部下發《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征求意見稿)》,從即日起至2015年1月20日,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意見稿調整了傷人事故調查、鑒定意見審核等程序,將道路交通事故分為財產損失事故、傷人事故和死亡事故,處理不同事故的交警需具備不同的資質。意見稿還明確3種傷人事故可以快速處理。
三、肇事逃逸的性質
關于逃逸行為的法律性質,刑法理論上認識不一,主要有三種觀點:
一是“罪后表現說”,認為交通肇事后又逃跑和受重傷的被害人后來又死亡,這二者之間是互相依存的,逃逸是交通肇事行為的繼續,死亡是重傷后在特殊情況下的必然結果,行為人對被害人可能進一步引起的后果可能有希望或放任之心,但這一心態沒有與進一步的行為相聯系,也就沒有獨立意義,或者說,逃逸的實質是行為人在趨利避害的心理作用下,使肇事結果進一步加重的條件;
二是“獨立行為說”,認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為是獨立的犯罪行為,因此應實行數罪并罰或者按吸收犯處理;
其三是“分別情況說”,認為交通肇事犯罪的行為人在犯罪后逃逸并因而致被害人死亡的,應當根據不同情況分別對待,如果是在過失支配下進行的,就不是一個獨立的犯罪行為。如果是在新的放任的故意支配下進行的,就是一個獨立的犯罪行為。
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事件都是比較常見的,根據相關規定給予補償是對受害家屬的一種撫慰,同時也是對自身錯誤的一種承擔。要知道肇事逃逸造成人員死亡,其不僅僅能讓一個家庭破碎,同時也能讓另一個家庭難逃法律追究。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怎么賠償
交通肇事逃逸賠償金額多少
2020年最新交通肇事逃逸賠償標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商標侵權中的“反向假冒”的法律規制
2020-12-26原產地標記需要申請嗎
2021-01-28申請精神損害應注意什么
2021-02-26交通事故“私了”
2021-03-25買集資房后代子孫可以使用嗎
2021-03-25農村無證土地糾紛怎么處理
2020-11-09提供虛假學歷,入職近10年還能解雇嗎
2021-02-28公司單方調崗降薪是否屬于違法
2021-01-20北京工資超過多少扣個人所得稅
2020-12-08勞動爭議幾年自動終止
2020-12-17房地產保險合同有什么主要內容
2021-01-29再保險公司有什么樣的問題
2021-03-18提單責任險保險合同糾紛的法律問題初探
2021-01-27投保人可以解除保險合同嗎
2020-12-03保險單有什么作用
2021-03-15什么是保單現金價值呢
2021-03-17保險利益的含義是什么呢
2021-03-10保險理賠后次年保費一定會上漲嗎
2021-02-21總承包合同與分別承包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1-03-02辦理土地承包經營權需要什么手續
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