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央一號文件哪些內容與互聯網金融相關
依據《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2016年12月31日)
29.加快農村金融創新。強化激勵約束機制,確保“三農”貸款投放持續增長。支持金融機構增加縣域網點,適當下放縣域分支機構業務審批權限。對涉農業務較多的金融機構,進一步完善差別化考核辦法。落實涉農貸款增量獎勵政策。支持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村鎮銀行等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立足縣域,加大服務“三農”力度,健全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制度。規范發展農村資金互助組織,嚴格落實監管主體和責任。開展農民合作社內部信用合作試點,鼓勵發展農業互助保險。支持國家開發銀行創新信貸投放方式。完善農業發展銀行風險補償機制和資本金補充制度,加大對糧食多元市場主體入市收購的信貸支持力度。深化農業銀行三農金融事業部改革,對達標縣域機構執行優惠的存款準備金率。加快完善郵儲銀行三農金融事業部運作機制,研究給予相關優惠政策。抓緊研究制定**信用社省聯社改革方案。優化村鎮銀行設立模式,提高縣市覆蓋面。鼓勵金融機構積極利用互聯網技術,為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小額存貸款、支付結算和保險等金融服務。推進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鄉鎮創建。支持金融機構開展適合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訂單融資和應收賬款融資業務。深入推進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探索開展大型農機具、農業生產設施抵押貸款業務。加快農村各類資源資產權屬認定,推動部門確權信息與銀行業金融機構聯網共享。持續推進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開發滿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需求的保險產品,采取以獎代補方式支持地方開展特色農產品保險。鼓勵地方多渠道籌集資金,支持擴大農產品價格指數保險試點。探索建立農產品收入保險制度。支持符合條件的涉農企業上市融資、發行債券、兼并重組。在健全風險阻斷機制前提下,完善財政與金融支農協作模式。鼓勵金融機構發行“三農”專項金融債。擴大銀行與保險公司合作,發展保證保險貸款產品。深入推進農產品期貨、期權市場建設,積極引導涉農企業利用期貨、期權管理市場風險,穩步擴大“保險+期貨”試點。嚴厲打擊農村非法集資和金融詐騙。積極推動農村金融立法。
二、互聯網金融的法律風險有哪些
法律缺失的風險。目前,互聯網金融缺乏有效約束,整個行業未形成完整的法律體系。盡管我國出臺了《網上銀行業務管理暫行辦法》、《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等一些法律,但針對互聯網金融的相關立法仍相對缺失和落后。法律法規的模糊導致互聯網金融交易行為、結果產生諸多不確定性,交易者在進行業務操作和簽訂合同等環節面臨很大的法律風險。第三方支付雖在一定程度上有法可依,但其衍生出來的新業務還沒有形成有效的法律約束和完備的準則,在監管方面也存在著監管滯后的問題。對于我國發展較快的P2P貸款平臺,雖然最近被納入銀監會普惠金融部監管,但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準入和運營規則出臺,整個行業仍較為混亂。此外,對于理財類的金融產品存在較大安全隱患,缺乏相應的制度和有效監管,基金公司與互聯網公司產品發行主體不明確,風險責任理不清。這些互聯網金融產品一直游走于法律灰色區域和監管空白地帶,稍有不慎就可能觸碰到“非法集資”的高壓線。監管的空白不利于我國互聯網金融企業未來的發展,法律的缺失使得我國一些較好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很難做大做強。
信用違約和欺詐風險。近年來,互聯網金融的信用違約和欺詐案件頻發,網貸平臺“卷款跑路”的現象頻頻出現。2015年2月份出現問題的P2P平臺就達58家,其中發生跑路的占比45%,提現困難的占比34%,停業的占比21%,總體看,出現問題的P2P平臺數量遠超去年同期。由于我國很多P2P網貸平臺借給融資者的資金都是從不同的投資者手里集中起來的期限不同的資金,如果融資者出現了違約現象,就會造成資金鏈斷裂,從而產生信用違約的風險。有些P2P網貸平臺信息披露極為不透明,有的通過編造投資項目、虛假債權等來詐騙資金,還有的貸款人在一個平臺上發生違約后又去另一家平臺貸款。有些融資平臺通過虛假的宣傳在市場上進行不正當競爭,以高收益率來吸引投資者,但這類高額年收益大大超出了貨幣基金有可能達到的平均年收益,最后很可能成為無法兌現的欺詐活動。
易引發“洗錢”等違法犯罪的風險。互聯網金融業務極易成為“洗錢”等違法犯罪活動的“溫床”,影響社會穩定和金融安全。由于在互聯網金融中資金的支付都是通過網絡來完成交易的,因此很難監控資金流動,且整個運行過程也存在著很大弊端,通常情況下不需要經過嚴格的資格審查,只需要簡單地設置登陸密碼和身份等信息,手機用戶和網絡用戶就都可以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流轉資金。這使得有一部分的交易者在第三方支付平臺上繞開各方的監督,用虛假的賬戶信息進行注冊并展開交易,從而實現“黑錢”的劃撥、變相侵占國有資產、收受賄賂、非法轉移資金等活動,或是將資金轉入到項目之中,然后以投資回報的方式使不合法收入合法化。因此,在互聯網金融平臺上比較容易產生洗錢、行賄、博彩、詐騙等違法違規行為,加大了中國人民銀行反洗錢工作的難度。
消費者權益保護不到位的風險。對互聯網上消費者權益保護不夠重視,資金安全和個人信息保護力度不足等同樣是我國存在的互聯網金融風險問題之一。互聯網金融在開展業務的過程中,交易信息往往是通過網絡來傳輸,在這個過程中信息是極有可能被篡改或盜取的,而且交易行為往往是跨區域的,交易的主體不可能到現場去確認交易各方的身份是否合法,在監管力度不夠和社會信用環境缺乏的條件下,就會發生消費者權益受損的情況。由于互聯網金融法律環境的缺乏和誠信體系的不完善,在交易中違約的成本很低,而且消費者在權益分配上是處在弱勢的,如果風險事件發生,消費者將是互聯網金融風險的首先承擔者。況且目前互聯網金融還沒有形成強大的自主性風險防御體系,面臨監管缺失的格局沒有最后貸款人保護,如果產品違約,最終還是由消費者自己來買單。此外,消費者隱私泄露、個人信息買賣等事件頻出,二維碼支付、快捷支付等無卡支付新技術也存在著風險隱患,這都將影響消費者對互聯網金融的信心。
技術風險。由于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技術與金融相結合的產物,互聯網金融的技術風險表現為計算機網絡系統安全的缺陷和業務人員操作的失誤。互聯網金融企業大多處于開放式的網絡通信系統之中,TCP/IP協議自身安全性面臨較大爭議,然而當前的密鑰管理與加密技術也不完善,導致互聯網金融體系易受到計算機病毒以及網絡黑客的攻擊。一方面網路黑客入侵到系統后非法盜取客戶信息,另一方面互聯網平臺的系統設計、運行、維護不當會導致客戶權益受到損害,基于對互聯網金融賬戶被盜風險的擔憂,阻礙了很大一部分人參與互聯網金融。業務操作風險主要是指工作人員或投資者的交易過程中的操作不當,例如2013年8月**證券的程序員在高頻交易進行下單時沒有充分校驗控制可用資金額度,使得生成了巨量的訂單,股指、期指大幅度的波動,導致投資者受到很大的損失。目前,我國互聯網金融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其操作程序、操作規范及相關要求等都不夠完善和成熟,不管對客戶還是互聯網金融機構來說,在交易過程中的任何操作失誤都會增加風險。
如果讀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無期徒刑犯在執行期間重新犯罪還有機會減刑嗎
2020-11-26哪些面積不應該計入公攤面積
2021-02-11知識產權相關的國際條約都有什么
2020-12-03焦作農村人均住房面積有什么規定
2021-01-23建設工程合同中要怎么約定仲裁條款
2021-02-09志愿者屬于雇傭關系嗎
2021-02-14學生在學校發生碰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28用人單位如何應對職場性騷擾
2021-01-13單位強制換崗怎么辦
2020-11-26投保人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的后果怎樣的
2020-12-10兩妻爭保險金受益權:誰能收益
2021-02-06承包合同工人受傷有沒有責任
2021-02-04私自轉讓集體土地怎么處理
2020-12-30征地拆遷申請信息公開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1-25有農村戶口,無宅基地拆遷補償嗎
2020-11-11征地拆遷中,拆遷補償安置方案是由誰制定的
2020-11-10選擇拆遷安置房有什么風險
2020-12-12城市拆遷如何安置無房戶
2021-01-21廣州舊城改造就近安置享最低補償須跨四道檻
2021-02-25溫家寶要求解決好城鎮房屋拆遷等問題
2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