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罪分子同時達成自首和立功怎么處理
《關于處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體問題的意見》
八、關于對自首、立功的被告人的處罰
對具有自首、立功情節的被告人是否從寬處罰、從寬處罰的幅度,應當考慮其犯罪事實、犯罪性質、犯罪情節、危害后果、社會影響、被告人的主觀惡性和人身危險性等。自首的還應考慮投案的主動性、供述的及時性和穩定性等。立功的還應考慮檢舉揭發罪行的輕重、被檢舉揭發的人可能或者已經被判處的刑罰、提供的線索對偵破案件或者協助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所起作用的大小等。
具有自首或者立功情節的,一般應依法從輕、減輕處罰;犯罪情節較輕的,可以免除處罰。類似情況下,對具有自首情節的被告人的從寬幅度要適當寬于具有立功情節的被告人。
雖然具有自首或者立功情節,但犯罪情節特別惡劣、犯罪后果特別嚴重、被告人主觀惡性深、人身危險性大,或者在犯罪前即為規避法律、逃避處罰而準備自首、立功的,可以不從寬處罰。
對于被告人具有自首、立功情節,同時又有累犯、毒品再犯等法定從重處罰情節的,既要考慮自首、立功的具體情節,又要考慮被告人的主觀惡性、人身危險性等因素,綜合分析判斷,確定從寬或者從嚴處罰。累犯的前罪為非暴力犯罪的,一般可以從寬處罰,前罪為暴力犯罪或者前、后罪為同類犯罪的,可以不從寬處罰。
在共同犯罪案件中,對具有自首、立功情節的被告人的處罰,應注意共同犯罪人以及首要分子、主犯、從犯之間的量刑平衡。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共同犯罪的主犯檢舉揭發或者協助司法機關抓捕同案地位、作用較次的犯罪分子的,從寬處罰與否應當從嚴掌握,如果從輕處罰可能導致全案量刑失衡的,一般不從輕處罰;如果檢舉揭發或者協助司法機關抓捕的是其他案件中罪行同樣嚴重的犯罪分子,一般應依法從寬處罰。對于犯罪集團的一般成員、共同犯罪的從犯立功的,特別是協助抓捕首要分子、主犯的,應當充分體現政策,依法從寬處罰。
二、自首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自首是指犯罪后自動投案,向公安、司法機關或其他有關機關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為。我國刑法規定,自首的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其中,犯罪較輕的可以免除處罰。被采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還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論。自首有以下的表現形式:
(一)犯罪以后的人主動向有關單位投案的;
(二)犯罪以后的人因病傷為了減輕犯罪后果,委托他人先代為投案或先以信電投案;
(三)罪行尚未被發覺,僅因形跡可疑,被有關單位盤問、教育后,主動交待自己罪行的;
(四)罪犯在逃跑的,在被通緝、追捕過程中,主動投案的;或經查實確已準備投案,或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機關抓獲的。
(五)并非出于犯罪嫌疑人本意,而是經親友規勸,陪同投案的,公安機關通知其親友,或親友主動報案后,將犯罪嫌疑人送去投案的,也應視為自動投案,自首。實踐中稱之為送子歸案。
(六)犯罪分子自動投案后,又逃跑的,不能視為自首。對于同案犯的自首,在向司法機關交待自己的罪行外,還應交待同案犯的犯罪行為,才能認定為自首。這些并非涵蓋一切自首的法律行為。
三、不認定為立功的情形有哪些
1、犯罪分子揭發他人不構成犯罪的行為,不構成立功。如果他人的行為不構成犯罪而犯罪分子予以揭發,行為人的行為不符合立功的前提條件,其揭發也就失去了應有的意義。
2、揭發他人曾經發生的犯罪行為,現已失去社會危害性,不構成立功。社會危害性是一個動態概念,并非是靜止的,某一行為依據行為時的法律不能構成犯罪,但依據現時法律卻構成犯罪。刑法的功能有懲罰與保護兩個方面,它不能把已經失去了社會危害性的犯罪行為仍然作為犯罪來處理。
3、犯罪分子認識錯誤,將他人不構成犯罪的行為誤認為構成犯罪而揭發,其行為不構成立功。犯罪分子的這種行為屬于刑法上的認識錯誤,這種在主觀認識錯誤支配下的行為,不構成立功。
4、揭發他人已經超過追訴時效的犯罪,不構成立功。他人的犯罪行為應從犯罪構成的四個方面要件來分析,應符合特定的具體犯罪構成要件的要求。如果行為人對于其實施的危害社會行為,不負刑事責任,其行為不符合具體犯罪構成要件的要求,那么,犯罪分子的檢舉揭發行為不屬于揭發他人犯罪行為,其揭發行為不構成立功。
5、揭發他人已經超過追訴時效的犯罪,不構成立功。在法律規定的有效期限內,司法機關或有告訴權的人有權追究或要求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責任。超過法定期限,除非有特別規定,不得再行追訴。法律已規定超過追訴時效的犯罪行為不再予以追究,行為人揭發他人已經超過追訴時效的犯罪行為,就不能認定為立功。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犯罪分子同時達成自首和立功怎么處理”問題進行的解答,依據最高院的相關司法解釋,同時存在立功和自首兩種表現的,依據案情減輕或者從輕處罰。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因提供勞務產生糾紛是否屬于勞動爭議案件
2021-01-22律師詢問怎么收費
2020-12-21股權變更提交資料后能否撤銷
2021-02-18商標侵權案件是否要追根溯源
2020-12-242020女方離婚起訴書范文
2020-12-06孩子探望權的終止方式有哪些
2020-12-08公證遺囑怎么寫
2020-12-05訂婚 結婚彩禮糾紛法律處理意見
2021-02-28交通事故發生后能私了嗎
2021-01-24行政處罰多久可以取
2020-12-18商業銀行違反規定同業拆借的如何處罰
2021-02-27學校應如何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2021-02-28舊城改造房屋拆遷補償標準
2021-01-14勞動服務期的相關規定
2020-11-17保證續保條款是什么
2021-02-09人身保險理賠權利可以轉讓嗎
2020-11-11車上人員受傷如何理賠
2021-02-05投保人應具備哪些條件
2020-12-31土地承包關系的時限會有什么影響
2021-03-03口頭約定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協議有效嗎
20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