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电影网一区_jizz内谢中国亚洲jizz_都市激情亚洲综合_特黄特色欧美大片

法律是如何認定偷稅罪的成立的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5-05-08 · 993人看過

現行的偷稅規定核心是征管法第六十三條,該條款總而言之,可謂是:三種手段,一個結果。一句話就是“通過在憑證、賬簿、申報環節作弊,達到少繳稅款之目的”

(一)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賬簿、記賬憑證

1、偽造賬簿、記賬憑證:是指行為人依照真賬簿、真憑證的式樣制作虛假的賬簿和記賬憑證,以假充真的行為,俗稱:“造假賬”、兩本賬。

2、變造賬簿、記賬憑證:指行為人對賬簿、記賬憑證進行涂改、挖補、拼接、剪貼、增刪或者其他方法改變會計賬簿、記賬憑證的真實內容的行為。

3、隱匿賬簿、記賬憑證:故意轉移、隱藏應當保存的賬簿、記賬憑證,或者拒不提供帳簿、會計憑證,使稅務機關難以查實計稅依據的行為。

4、擅自銷毀賬簿、記賬憑證:是指在法定的保存期間內,未經稅務主管機關批準而擅自將正在使用中或尚未過期的賬簿、記賬憑證予以毀滅的行為。

5、偽造、變造、隱匿和擅自銷毀用于記賬的發票等原始憑證的行為,也屬于偽造、變造、隱匿和擅自銷毀記賬憑證的行為。(法釋(2002)33號第二條)

(二)在賬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

1、在賬簿上多列支出:是指在賬簿上大量填寫超出實際支出的數額以沖抵或者減少實際收入的數額,虛增成本、亂攤費用,縮小利潤數額等行為。

核心詞:虛、亂。

應當認定為“在賬簿上多列支出”的情形舉例:

(1)虛列原材料消耗、虛增職工薪酬、虛報財產損失等各種虛構業務支出。

(2)無形資產多攤銷、固定資產多提折舊等虛列不符合財務會計制度或會計準則的支出。

(3)不按規定劃分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或者多轉成本等人為調控利潤。

不宜認定為“在賬簿上多列支出”的情形包括:

(1)有證據證明屬于真實的經濟業務和資金往來,但無證據表明企業知道該憑據不符合規定,如大頭小尾發票。

(2)賬簿憑證記錄的財產損失等真實發生的業務,未向稅務機關申報(報批、備案)的稅前扣除項目。

2、在賬簿上不列、少列收入:是指納稅人帳外經營,取得應稅收入不通過銷售賬戶,直接轉為利潤在賬簿上作虛假登記,瞞報或少報收入,即按照會計法律法規、準則、會計制度規定應記收入而不記、少記收入的行為。

應認定為“在賬簿上不列、少列收入”的情形包括:

(1)賬外經營,未在法定帳簿上反映或足額反映收入、隱匿收入。

(2)會計應確認收入不記入收入科目,而是掛在其他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科目不結轉或少結轉,或直接計入利潤或者專項基金。

(3)取得收入開具陰陽發票或收據不入賬,或者大頭小尾記賬。

(4)用收入直接沖減相關費用等。

不認定為“在賬簿上不列、少列收入”的情形包括:會計規定不確認收入的會計與稅收法律、法規差異未進行納稅申報調整的,如視同銷售。

老橋說了,大家看到了吧,上述規定,說的都是企業在賬簿憑證上做手腳的情形。至于財務怎么算少計收入多列支出,稅法是沒有標準的,那就只能遵從會計規定了,所以,大家注意的是在符合會計處理的前提下,即便是沒有申報稅款,也不能用上述幾條來定性偷稅的。如果稅務局那樣處理的話,將會犯下適用法律不當的錯誤。

(三)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

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是指應當依法辦理納稅申報的行為人,不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稅務機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納稅申報,經稅務機關通知后,仍拒不申報的行為。

“拒不申報”是指有逃避申報的故意,不同于因客觀情況導致沒能申報的情形。

應認定為“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的情形包括:

(1)已辦理稅務登記,稅務機關已對申報經營業務辦理稅種核定手續,仍無故不申報的。

(2)無論是否辦理稅務登記,對具體應稅行為稅務機關已書面通知申報,逾期仍拒不申報的。

不認定為“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的情形包括:

(1)已辦理稅務登記,稅務機關已對申報經營業務辦理稅種核定手續,行為人辦理零申報的。

(2)對已辦理稅務登記的納稅人,未辦理相應稅種核定手續,未進行納稅申報的行為,若稅務機關沒有通知其進行納稅申報的證據,不應認定為“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應認定為不進行納稅申報,即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簡稱《征管法》)第六十四條第二款規定。

(3)一直按期申報,偶然月份未申報,造成少繳稅款。

(四)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

這可是個大筐了,一般的稅務人員,只要是不好歸入上述幾類的,都可以用虛假納稅申報來適用,那么什么是虛假納稅申報呢?有木有標準呢?

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是指行為人進行納稅申報的過程中,制造虛假情況,如不如實填寫或者提供納稅申報表、財務會計報表及其他納稅申報資料等,少報、瞞報應稅項目、銷售收入和經營利潤等行為。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偷稅抗稅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虛假的納稅申報”的解釋是:“虛假的納稅申報,是指納稅人或者扣繳義務人向稅務機關報送虛假的納稅申報表、財務報表、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或者其他納稅申報資料,如提供虛假申請,編造減稅、免稅、抵稅、先征收后退還稅款等虛假資料等”。

老橋建議可按如下原則把握:

虛假的納稅申報一般應具備虛構捏造事實或故意不如實填報等情形,不同于錯誤的納稅申報或不進行納稅申報。

應認定為“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的情形包括:

(1)向稅務機關報送編造的、虛假的納稅申報表、財務報表、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或者其他納稅申報資料。

(2)提供虛假申請,編造減稅、免稅、抵稅、先征后退稅款等虛假資料。

(3)稅收法律、法規與會計的差異調整,稅務機關已有通知或糾正,明知必須調整仍不按稅法規定進行納稅申報。

(4)同一稅收法律、法規與會計的差異調整項目,在進行納稅申報時,有時按稅收法律、法規規定正確調整,有時不按規定進行申報調整。

(5)因稅收法律、法規與會計存在差異,應調整而不調整,被稅務機關、審計、財政機關糾正處理,在近期又重新發生有關行為的。

不認定為“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的情形包括:

(1)因稅務機關責任,造成行為人申報錯誤未繳或者少繳稅款,適用《征管法》第五十二條第一款規定。

(2)因計算錯誤等失誤,造成行為人申報錯誤未繳或者少繳稅款,適用《征管法》第五十二條第二款規定。

(3)企業所得稅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的稅收規定與會計差異,行為人沒有制造虛假情況造成的申報錯誤(計算錯誤除外)。

(4)會計制度規定不確認收入,但有關規定作為增值稅計稅依據,行為人賬務處理正確,且一直未作為計稅依據申報納稅的。

(5)行為人不了解稅收法律、法規造成漏報少報應稅項目、稅種、稅目等申報錯誤,及稅種、稅目、稅率適用錯誤,并能提供確鑿事實證明的。

“不了解稅收法律、法規”,是指納稅人一直從未申報繳納過該項目,一直從未收到有關規范性文件、文書,或者雖收到有關規范性文件、文書,但理解錯誤,適用此條此項誤解為適用彼條彼項等,但稅務機關送達了明晰的法律文書、給出了明確的規范性文件指引除外。

其實,把握上述偷稅的精神,老橋總結了一個套路,就是該條款的規定,是針對納稅人不斷增長的偷稅膽量來制定的。你看,剛開始,納稅人不知稅務為何物,謹小慎微,偷稅手段也比較隱蔽,從原始憑證的變造入手,這就是偽造變造記賬憑證(含原始憑證),后來發現稅務局不看憑證,就直接在賬上做手腳了,這就是偽造變造賬簿,再后來發現稅務局的連賬簿也看不懂,膽子更大了,就直接不申報了,這叫做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不申報,最后被稅務局逼的沒招了,就來了個虛假的納稅申報,這個虛假納稅申報意思本來是企業賬上列了,就是不在申報表上體現,或者變造其他的相關資料一并完成虛假申報。這樣理解,63條的條款脈絡就基本清楚了。這是歷史原因,當時的稅收環境就是那樣的。

當然了,偷稅如何準確定性是個全國性難題,老橋(微信號:taxlaoqiao)也無法詳盡說明。另外各地稅務機關掌握強大的執法自由裁量權,在偷稅的認定上也是各行其是。老橋(微信號:taxlaoqiao)在此給出的也只能是大路子,大框架。意在引起財務人員注意,避免明顯不屬于偷稅情形,被冤枉處罰的可能。如果你真的遇到了被處罰情形,那就只能是具體情形具體分析了。

老橋建議稅務機關在定性處罰的時候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第一、是否造成少繳稅款,這是第一考慮因素。未少繳,肯定不是偷稅。如少繳則看下邊。

第二、會計處理是否符合會計規定,如不符合規定,則是偷稅,否則,繼續看下邊。

第三、稅會處理是否一致,如果稅會規定一致,則是偷稅,如果有差異看下邊。

第四、是否明知應當按稅法調整(證據證明,適度從寬),這個里邊就有可商榷的了。很多地方稅務機關就對此作出明確規定,比如說被糾正后三年再犯的;同時期或早期做過視同銷售的,稅會差異部分原來知道也調整過的,但本次未做處理的等等情形,都屬于明知范疇。最后老橋附了一個青島的案例,就屬于視同銷售被罰款情況。

第五、違法情形是否嚴重。比如說原來企業1000萬金額都做了納稅調整,本次只有10萬未做調整,則不應認定為明知情形偷稅。這個不好把握,屬于稅務的主觀裁量了。

第六、處罰后是否有利于稅收秩序的規范。

現實中,很多情形屬于企業無奈情形,比如取得假發票,不讓稅前扣除已經很感委屈,再定個偷稅,簡直比竇娥還冤了。稅務局總是認為天下一切太平,認為企業利用網絡平臺完全可以鑒別真偽,其實平臺也并不好用,企業也不可能將所有發票都上網驗證的。

在定性偷稅的時候,想一想是否有利于今后稅收秩序的規范,這是以人為本的執法理念。

附:近期青島國稅對視同銷售定性為偷稅的實際案例

青島市國家稅務局稽查局《稅務行政處罰事項告知書》送達公告

我局對你單位的稅收違法行為擬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第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一條規定,依法作出《稅務行政處罰事項告知書》(青國稅稽罰告〔2014〕126號),現將有關事項告知如下:

你單位2011年3月至2012年10月外購商品1630154.72元,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已抵扣進項稅額277126.28元。上述商品無償贈送他人或對外銷售,未做收入,未計提銷項稅額277126.28元,其成本已結轉。其中:2011年未計提銷項稅額233551.79元,2012年未計提銷項稅額43574.49元。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第十九條第(一)項、《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四條第(八)項的規定,應補繳增值稅277126.28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條第一款的規定,處以罰款138563.14元。【50%的罰款,從輕處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相關文章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李玉珠

李玉珠

執業證號:

13101200910792421

上海博拓律師事務所

簡介:

李玉珠律師,上海博拓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精通民商事法律,擅長公司糾紛、公司法律顧問、合同糾紛、房地產糾紛、債務糾紛、婚姻繼承糾紛案件的法院訴訟代理,包括刑事辯護。十幾年的律師工作積累資本豐富的經驗。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李玉珠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法律常識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