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條不服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處分或者其他人事處理決定的,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提出申訴。
不服行政機關對民事糾紛作出的調解或者其他處理,依法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釋義】本條是關于不屬于行政復議范圍的規定。
根據行政復議法的規定,對行政機關的下列行為,不能申請復議:
一、行政處分或者其他人事處理決定
行政處分是行政機關對違法、違紀的國家公務員所給予的懲戒。根據《國家公務員條例》的規定,國家公務員對有違紀行為,尚未構成犯罪的,或者雖然構成犯罪但是依法不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給予行政處分。行政處分分為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給予國家公務員行政處分,依法分別由任免機關或行政監察機關決定。其他人事決定是指除行政處分外,行政機關在內部人事管理活動中,對國家公務員個人作出的具體人事處理決定,它包括公務員定級、考核等次、降職、免職、回避、晉級、增資、辭職、辭退以及退休等涉及其個人權益的決定。行政處分以及其他人事處理決定屬于行政機關的內部行政行為,而行政復議法的目的是解決行政機關在行使行政權的過程中與管理相對人之間產生的行政爭議,是為管理相對人提供的一項權利救濟途徑,是解決外部行政行為爭議的一項法律制度。外部行政行為引起的爭議與內部行政行為引起的爭議在性質、內容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因此,在處理機關、程序和后果等方面都不一樣,它們適用不同的法律。行政復議法將行政處分和其他人事處理決定不服的,排除在行政復議范圍之外,并不是說國家公務員的合法權益不受法律保護,而是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已經有相應的規定,如1957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國務院頒布的《國家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暫行規定》中規定,國家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對所受紀律處分不服的時候,應該在接到通知后一個月內,向處理機關要求復議,并且有權直接向上級行政機關申訴。根據國家公務員條例的規定,國家公務員對涉及本人的人事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理決定之日起三十日內向原處理機關申請復核,或者向同級人民政府人事部門申訴,其中對行政處分決定不服的,可以向行政監察機關申訴。因此,不服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處分或者其他人事處理決定的,不需要通過行政復議法尋求救濟。這里的法律、行政法規主要是指1957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并由國務院頒布的《國家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暫行規定》、1997年5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行政監察法》和1993年4月國務院頒布的《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
二、不服行政機關對民事糾紛作出的調解或者其他處理
傳統的理論認為行政權不應干預民事活動,民事爭議引起的爭議應當由社會中介組織或司法機關作出裁決。但是,隨著社會事務的復雜化,行政權干預社會生活的廣度和深度都在增加。這是行政權擴張的表現,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雖然法學理論工作者對此持謹慎的態度,但行政權對民事活動的干預已是不爭的事實,而且還有進一步發展的趨勢。尤其是在我國,行政權對民事活動的干預有其歷史基礎和現實需求。許多法律、法規都規定了行政機關可以對民事糾紛作出調解或處理。行政機關對民事糾紛作出的調解或處理是解決民事糾紛的方式之一,但不是最終,也不是最主要的方式,當事人不服的還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因此,為了盡快解決民事糾紛,行政復議法將不服行政機關對民事糾紛作出的調解或者其他處理排除在復議范圍之外。
這里應當指出,國務院提請審議的行政復議法草案規定,不服行政機關對民事糾紛作出的調解或者其他處理的,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一些同志認為,有的行政機關作出的調解決定具有一定的約束力,并要求當事人履行,因此,簡單地規定向法院提起的訴訟一律為民事訴訟不盡合理,所以在修改中刪去了“民事”二字。依照行政復議法的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行政機關對民事糾紛作出的調解或者其他處理的,在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時,一是可以由當事人決定是提起民事訴訟還是行政訴訟,也可以由法院決定由民事審判庭負責審理,還是由行政審判庭負責審理。
關于行政機關對民事糾紛作出的調解問題。這里的調解,是指行政機關主持的,以法律、法規為依據,以自愿為原則,通過說服教育,促使民事爭議雙方互諒互讓,達成協議的一種活動。它與民間調解和司法調解一起構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調解制度。對解決民事爭議、平息社會矛盾和維護安定團結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關于行政調解沒有統一的法律規定,因此,實踐中的行政機關對哪些民事糾紛可以進行調解,是根據需要靈活進行掌握的,實踐中出現較多調解有:基層行政機關對民事糾紛的調解,如農村鄉政府、城鎮街道辦事處的司法助理員、民政助理員等主持的調解;行政主管機關在處理民事糾紛時給予的調解,如勞動行政部門對勞動爭議的調解等。也有一些單行法律、法規規定了行政調解,如《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五條規定,對于因民間糾紛引起的打架斗毆或者損毀財物等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情節輕微的,公安機關可以調解處理。行政調解是實踐中解決民事爭議的一種便捷方式,調解的結果要靠雙方當事人自覺自愿的遵守執行,對當事人沒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不執行調解協議的,不能強制執行。因此,它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行政行為,當事人對調解協議不服的,可以通過向法院提起訴訟或者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不能向上級行政機關申請復議。
關于行政機關對民事糾紛作出的其他處理。這里的“其他處理”是指什么,法律沒有明確。一般認為,行政機關對民事糾紛作出處理是指行政裁決。1994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實施以后,行政仲裁變為民間仲裁,仲裁與訴訟的關系上,仲裁法確定了“或裁或審”的原則,對仲裁決定不服的不能起訴。因此,這里的其他處理不包括行政仲裁。行政裁決是指行政機關作為第三方,依照法律的規定解決與合同無關的民事糾紛的活動。與行政調解相比,行政裁決具有法律效力,但是它的法律效力又不及仲裁,對行政裁決不服的,還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對行政裁決是否可申請復議,理論界有不同看法,贊成可以申請復議的認為,行政機關對民事爭議的處理行為,體現了行政機關的意志,具有法律效力,屬于行政決定的一種,應當允許當事人對處理決定不服的申請復議。對行政裁決不能申請復議的理由是,行政機關對民事糾紛作出處理決定沒有最終的法律效力,民事糾紛最終需要由法院作出裁決,如果允許對行政裁決進行復議,可能會拖延民事糾紛的解決。因此,根據行政復議法的規定,對行政裁決不服的,不能申請行政復議,只能向法院提起訴訟。
根據現行的法律、法規的規定,行政裁決主要適用于對土地、草原、水面、灘涂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爭議和對專利、商標等知識產權爭議,此外,《治安管理處罰條例》、《食品衛生法》、《藥品管理法》、《海洋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法》、《郵政法》、《醫療事故處理辦法》等法律、法規也規定了行政裁決。對有的行政裁決可以申請復議,如對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爭議的裁決,公安機關對賠償損失和負擔醫療費用的裁決;對下列行政裁決,不能申請復議:
第一,有關專利權的民事糾紛。有關專利權的民事糾紛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專利侵權糾紛,就是未經專利權人的許可,實施其專利。根據《專利法》第六十條的規定,未經專利權人許可,實施其專利的侵權行為,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請求專利管理機關進行處理。當事人對專利機關的處理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另一種是專利權的使用費糾紛。根據專利法的規定,對不履行專利法規定的有關義務的專利權人由國家強制許可他人使用。根據該法第五十七條的規定,取得實施強制許可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付給專利權人合理的使用費,其數額由雙方商定;雙方不能達成協議的,由專利局裁決。對裁決不服的,專利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二,有關商標權的民事糾紛。商標權是一種具有財產性質的工業產權,商標權是商標所有人的專有權,根據《商標法》的規定,非經商標所有人的許可,不得擅自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不得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不得偽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冊商標或者銷售偽造、擅自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有上述情形的,被侵權人可以向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要求處理,有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有權責令侵權人立即停止侵權行為,賠償被侵權人的損失。
此外,行政機關根據《郵政法》、《海洋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藥品管理法》、《食品衛生法》、《大氣污染防治法》。《醫療事故處理辦法》等所作的關于民事糾紛的處理,也不能申請復議,只能向法院提起訴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法試用期辭退工資結算怎么算
2021-02-24半月板損傷輕傷認定
2021-01-19事實婚姻有什么法律特征包括哪些
2020-12-06股份有限公司用交稅嗎
2021-03-05成立子公司屬于企業分立嗎
2021-03-11公司分立的含義及特征
2020-12-27商標淡化理論及反淡化措施
2021-02-02關于子女探視權法律是怎么規定的?
2020-11-19近親可以領到結婚證嗎
2020-12-08我國最新喪葬費賠償標準
2020-11-16有產權公寓可以抵押嗎
2021-02-22已簽訂的勞動合同能變更嗎
2021-01-03被收購公司孕婦員工怎么辦
2020-11-23銀行不按勞務合同履行工作怎么辦
2021-02-28貨物運輸保險合同的定義是什么
2021-02-11再保險是如何分類的
2020-12-03保險合同和保險合同主體有什么區別
2021-03-13保險合同簽字由配偶簽字有效嗎
2020-12-01當機動車保險事故發生后應該怎么處理
2021-03-15借車給別人出了事保險公司賠嗎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