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程序銜接
我國臺灣地區(qū)著名行政法學者蔡*方先生曾言:"訴愿與行政訴訟制度,均系用以救濟人民受行政權之侵害,以求其復原,從其目的而言,均屬相同,并不因前者為自律、后者為他律,前者欠缺獨立性保障,而后者適用審判獨立,在其救濟價值有根本之差別。"[1]事實上,自近代以來,各國行政法治的經驗均已顯示:作為行政法領域兩種最重要的糾紛解決機制和權利救濟路徑,只有通過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的有機結合,才能充分發(fā)揮各自的制度價值,進而實現對公民基本權利的"無漏洞"維護。由此可見,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在程序上的銜接應當成為行政法學理論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課題。鑒于我國學界對這一問題殊少關注,本文擬在比較研究和實證分析的基礎上,提出重構我國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程序銜接關系的理論設想,希冀引發(fā)學界同仁更為深入的思考。
一、域外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程序銜接之典型模式
從世界范圍來看,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程序銜接關系的設置主要有以下三種代表性的模式:
(一)以窮盡行政救濟為原則的"美國模式"
美國在對待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的銜接上,采取的是"窮盡行政救濟原則",即"相對人對其所受的損害,在可能通過任何行政程序途徑取得救濟以前,不能取得司法救濟"。[2]也就是說,行政救濟是司法救濟的必經階段,只有當所有的行政救濟手段都不能解決相對人與行政機關之間的糾紛時,相對人才能夠尋求司法救濟。在美國就有這樣一個案例,某公司接到全國勞資關系委員會的申訴通知,稱該公司卷入了不正當的勞動業(yè)務。該公司認為其沒有從事州際間的商業(yè)活動,因而全國勞資關系委員會對其沒有管轄權。盡管該公司聲稱強迫其參加不必要的聽證會使其蒙受不可彌補的損失,但其試圖獲得即時司法救濟的努力仍然被擱置。[3]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在什么情況下對消費者承擔侵權連帶責任如何劃分
2020-11-24企業(yè)、公司股權如何分割?
2021-01-26拆遷安置房可以過戶嗎
2020-12-18如何對移送管轄權裁定提出復議
2021-01-22申請法官回避的時限
2020-12-16什么時候產生滯納金,滯納金怎么計算
2021-03-22打架報警醫(yī)療費要承擔嗎
2021-02-15被列入失信被執(zhí)行人會影響征信嗎
2021-03-11不得擔任商業(yè)銀行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情形
2021-01-09學校為什么不能建集資房
2020-12-27雇傭關系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2020-12-27哪些勞動爭議可由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調解
2021-02-17辭職不批準去勞動仲裁需要什么材料
2020-12-25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包括哪些
2021-02-02飛機延誤賠償的標準
2021-03-04家庭財產保險案例
2021-01-21萬能險是否可以購買
2020-12-12買境外旅游保險產品時該在哪里買呢
2020-11-17法院受理人身保險糾紛的訴訟費由誰負擔
2021-01-05保險合同有哪些體現形式?
20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