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訴訟案可以委托人代為起訴
根據《行政訴訟法》有三種情況可以由別人代替當事人提起行政訴訟。
1.“有權提起訴訟的公民死亡,其近親屬可以提起訴訟。”這里的近親屬是指該公民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死亡公民的近親屬提起訴訟,即成原告。
2.“沒有訴訟行為能力的公民,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法定代理人互相推諉代理責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為訴訟”。根據我國法律規定,無行為能力的公民是指年齡未滿18周歲未正式參加工作或獨立生活的公民,有精神病或因生理上的缺陷而不能親自參加訴訟的公民。法定代表人是指由法律規定而產生代理權的人,其代理權不需被代理人的授權。法定代人一般是該公民的父母、監護人、保護人等。
3.“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為訴訟。”委托代理人必須要有委托人的簽名、蓋章并寫明委托事項和權限的《授權委托書》。委托代理人只能在委托事項和權限內參與訴訟活動;委托代理人的訴訟行為的法律后果,應由委托人承擔。律師、親屬、社會團體或所在單位推薦的人和經人民法院許可的其他公民,均可成為委托訴訟代理人。
行政訴訟,是指行政相對人認為行政主體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依法箱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對被訴的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查,法院在訴訟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對行政案件進行審理并作出裁決的活動。
行政機關的主要任務雖然不是參加行政訴訟,但在其對公民、法人及其他組織依法行使自己的行政職權時,還要讓自己的具體行政行為經得住法律的檢驗,經得住歷史的檢驗,以此樹立行政機關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良好形象,這對每一個國家公務員來說都有一份責任和義務。
常言道,有理走遍天下。但對于行政訴訟來講,這道理也不盡然。因為如果部遵守行政訴訟的規則,行政機關有理也未必就能勝訴。
《行政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是對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被告對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中規定,被告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10日內提交答辯狀,并提供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的證據、依據;被告不提供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的,應當認定該具體行政行為沒有證據、依據。被告按期提供了證據,但被告拒不到庭而需要依法缺席判決的,被告提供的證據也不能作為定案的依據,但當事人在庭前交換證據沒有爭議的證據除外。
以上就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內容,行政訴訟是可以委托他人代為起訴的,需要出具委托書,寫明委托權限,委托人需要在委托范圍內行使自己的權利。如果你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栽贓誹謗的責任如何認定,構成要件是什么
2021-01-08最新憲法全文內容是什么
2020-11-17商號與商標的不同之處是什么
2020-12-17債的保全是指什么,債的擔保指什么
2021-01-05傷殘評定前應準備的材料有哪些
2021-02-19法院強制執行還調解嗎
2020-11-11買賣合同運輸到達前誰承擔風險
2021-02-04二審法官還會給調解嗎
2021-03-23公司工會設立獨立賬戶需要什么條件
2021-01-26代理賣掛犯法嗎怎么量刑
2021-02-01工傷導致孩子流產怎么賠償
2020-12-06河南新教師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0-11-27勞動爭議管轄有什么法律規定呢
2020-11-14轉正后可以被辭退嗎
2021-03-12離婚訴訟中人壽保險的價值怎樣確定
2021-02-06某公司某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支公司訴被趙某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0-12-11把別人車撞了保險公司怎么賠
2020-12-26交警判肇事司機負次要責任 法院判保險公司賠十萬三者險
2021-01-07出事后保險公司要通話記錄做什么
2021-01-06出車禍對方跑了保險可以拒賠嗎
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