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準確認定案件事實,公正、及時地審理行政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以下簡稱行政訴訟法)等有關法律規定,結合行政審判實際,制定本規定。
一、舉證責任分配和舉證期限
第一條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二條和第四十三條的規定,被告對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日內,提供據以作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全部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被告不提供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證據的,視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沒有相應的證據。
被告因不可抗力或者客觀上不能控制的其他正當事由,不能在前款規定的期限內提供證據的,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日內向人民法院提出延期提供證據的書面申請。人民法院準許延期提供的,被告應當在正當事由消除后十日內提供證據。逾期提供的,視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沒有相應的證據。
第二條原告或者第三人提出其在行政程序中沒有提出的反駁理由或者證據的,經人民法院準許,被告可以在第一審程序中補充相應的證據。
第三條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在訴訟過程中,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證人收集證據。
第四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人民法院起訴時,應當提供其符合起訴條件的相應的證據材料。
在起訴被告不作為的案件中,原告應當提供其在行政程序中曾經提出申請的證據材料。但有下列情形的除外:
(一)被告應當依職權主動履行法定職責的;
(二)原告因被告受理申請的登記制度不完備等正當事由不能提供相關證據材料并能夠作出合理說明的。
被告認為原告起訴超過法定期限的,由被告承擔舉證責任。
第五條在行政賠償訴訟中,原告應當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造成損害的事實提供證據。
第六條原告可以提供證明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違法的證據。原告提供的證據不成立的,不免除被告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的舉證責任。
第七條原告或者第三人應當在開庭審理前或者人民法院指定的交換證據之日提供證據。因正當事由申請延期提供證據的,經人民法院準許,可以在法庭調查中提供。逾期提供證據的,視為放棄舉證權利。
原告或者第三人在第一審程序中無正當事由未提供而在第二審程序中提供的證據,人民法院不予接納。
第八條人民法院向當事人送達受理案件通知書或者應訴通知書時,應當告知其舉證范圍、舉證期限和逾期提供證據的法律后果,并告知因正當事由不能按期提供證據時應當提出延期提供證據的申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賠償不起怎么辦
2021-03-02疫情期間員工工資怎么核算
2021-02-01干股合同協議書違法嗎
2021-01-03認定醫療事故需要的證據有哪些
2021-01-14原創文章侵權如何賠償
2020-12-26行政執法機關能否聘用企業法律顧問
2020-11-15未登記抵押權是否享受別除權
2021-01-15交通事故的處理期限是多久
2021-02-01撤銷仲裁裁決由哪個法院管轄
2021-01-17離婚了孩子怎么上戶口本
2021-03-08撫養權變更有期限嗎
2021-02-23合同有自動續約嗎
2020-12-17交通事故財產保全需要擔保嗎
2020-11-13政府非法拆遷怎么處罰
2020-12-18工會的性質是什么
2021-02-26實習期記滿12分該怎么辦
2021-01-04勞動報酬糾紛是否要仲裁后訴訟
2020-12-12勞動者維權要提供證據嗎
2020-11-15保險人在賠償后有哪些權利
2021-01-11肖X人身保險合同糾紛一案的民事判決書
20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