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合同詐騙
合同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采取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等欺騙手段,騙取對方當事人的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利用簽訂合同詐騙錢財的案件大有愈演愈烈之勢,不僅侵犯了他人財產權,擾亂了市場秩序,而且與經濟糾紛極難區分與識別,因而成為司法實踐中的一個熱點問題。
合同詐騙立案前已還清還能繼續立案嗎
如果合同詐騙行為是已經實施完畢了,即合同詐騙犯罪即遂。那么涉案金額也已經固定下來了,而后犯罪分子的還款行為,只能說明悔罪態度好,對量刑可能有影響,但是不代表涉案金額就可以減少,因此仍然可以繼續立案。
合同詐騙罪構成要件
客體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體為復雜客體,即既侵犯了合同他方當事人的財產所有權,又侵犯了市場秩序。合同亦稱契約,是指當事人之間為實現一定目的,明確相互權利義務的協議。
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虛構事實、隱瞞真相,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且數額較大的行為。對于以簽訂合同的方法騙取財物的行為,認定行為人是否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關鍵在于查清行為人在無履行合同的實際能力。也就是說,行為人明知自己沒有履行合同的實際能力或者擔保,故意制造假象使與之簽訂合同的人產生錯覺,“自愿”地與行騙人簽訂合同,從而達到騙取財物的目的,這是利用合同進行詐騙犯罪在客觀方面的主要特征。
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且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本罪,依本節第23l條之規定,單位亦能成為本罪主體。本罪是在合同的簽訂和履行過程中發生的,主體是合同的當事人一方。
主觀要件
本罪主觀方面只能是故意的,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的目的。行為人主觀上沒有上述詐騙故意,只是由于種種客觀原因,導致合同不能履行或所欠債務無法償還的,不能以本罪論處。行為人主觀上的非法占有目的,既包括行為人意圖本人對非法所得的占有,也包括意圖為單位或第三人對非法所得的占有。
在實際中,合同詐騙是一種嚴重的犯罪行為,一旦詐騙成功受害者即可以申請立案。如果您的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鑒定的賠償標準
2021-03-12侵權責任侵權方會賠償多少
2021-03-04著作權糾紛如何處理
2021-02-06判3年多久可以申請假釋
2021-01-12公示催告流程的適用范圍
2021-02-16法定假日加班工資按最低工資給合法嗎
2020-11-19案件終審是否還可以救濟
2021-03-13汽車追尾事故賠償
2020-12-04簽訂集體合同應當經過哪五個程序
2020-11-13無證遺產房產怎樣保全
2020-12-12集體合同的概念及內容
2020-11-26做不了工傷認定怎么起訴賠償
2020-12-312020年公租房申請書范文怎么寫
2020-12-03房屋拆遷合同樣本
2021-02-23涉外勞動爭議管轄權歸屬問題解答
2021-01-23勞動爭議案件拘留多久
2020-11-10員工意外保險合同的相關內容有哪些
2021-01-25如何認定猝死是否屬于意外傷害保險的賠償范圍
2021-03-16航班延誤險怎么賠償
2020-12-12法律是如何規定保險合同的當事人的
20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