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行政訴訟司法解釋:什么情況下“民告官”要見官
最高人民法院就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以下簡稱《行訴解釋》)召開新聞發布會。記者注意到,在“行訴法”新司法解釋中提到,為了進一步推動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確保行政糾紛獲得實質化解,《行訴解釋》在“擴大行政機關負責人的范圍、明確應當出庭應訴的情形、明確行政機關負責人不出庭的說明義務”等五個方面作出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介紹,新行政訴訟法規定的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制度在司法實踐中已經取得初步成效。
江**稱,在山東法院2015年開庭審理的行政案件中,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達1637人(次),比2014年增長4倍多;北京市平谷區人民法院2015年審理的行政案件中,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96件,出庭應訴率為63.6%。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制度既體現了法律對于行政機關出庭應訴的要求,也體現了行政糾紛實質化解的立法宗旨。
為了進一步推動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確保行政糾紛獲得實質化解,《行訴解釋》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作了規定:
一是,適度擴大行政機關負責人的范圍,確保制度落地生根。為了進一步推動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制度,《行訴解釋》適度擴大了行政機關負責人的范圍。即,行政訴訟法第3條第3款規定的行政機關負責人,包括行政機關的正職、副職負責人以及其他參與分管的負責人。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的,可以另行委托1至2名訴訟代理人。行政機關負責人不能出庭的,應當委托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不得僅委托律師出庭。
二是,明確應當出庭應訴的情形,促進行政機關負責人依法出庭應訴。即,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社會高度關注或者可能引發群體性事件等案件以及人民法院書面建議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的案件,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
三是,明確行政機關負責人不出庭的說明義務,確保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制度的實效。即,行政機關負責人有正當理由不能出庭應訴的,應當向人民法院提交情況說明,并加蓋行政機關印章或者由該機關主要負責人簽字認可。行政機關拒絕說明理由的,不發生阻止案件審理的效果,人民法院可以向監察機關、上一級行政機關提出司法建議。
四是,明確“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含義,確保“告官見官”。即,行政訴訟法第3條第3款規定的“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包括該行政機關具有國家行政編制身份的工作人員以及其他依法履行公職的人員。被訴行政行為是地方人民政府作出的,地方人民政府所屬法制工作機構的工作人員,以及被訴行政行為具體承辦機關工作人員,可以視為被訴人民政府相應的工作人員。
五是,明確不出庭應訴的不利后果。即,行政機關負責人和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均不出庭,僅委托律師出庭的或者人民法院書面建議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行政機關負責人不出庭應訴的,人民法院應當記錄在案和在裁判文書中載明,并可以建議有關機關依法作出處理。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新行政訴訟司法解釋:什么情況下“民告官”要見官”問題進行的解答,最高人民法院推出了行政訴訟法新的司法解釋,規定進行行政訴訟的時候,被告行政機關的官員要出庭審理案件。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醫療事故分級標準與傷殘等級賠償的關系是什么
2020-11-11征地價格多少
2021-01-09交通事故理賠流程
2020-12-22未留有遺囑的老人遺產子女怎么分配
2021-02-27臨時工簽勞動合同后違約該怎么處理
2021-03-10試用期解聘賠償是試用期工資還是轉正后的工資
2021-01-25實習期間下班后摔倒,誰的責任
2021-01-06用人單位單方面變更工作崗位如何賠償
2020-12-08團體意外險條款內容有哪些
2020-11-23什么是免責條款,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的免責條款主要包括什么
2020-11-28產品責任是怎么構成的
2020-12-31保險合同中間人與保險合同輔助人的區別是什么
2020-12-29在保險公司不干了,對以后有影響嗎
2021-02-11人身保險不是一買就保 一起保險理賠案的教訓
2021-01-01沒有準駕證肇事保險公司給理賠嗎
2021-03-26保險經紀人與保險代理人有什么區別
2021-03-04保險代理人、保險經紀人的禁止行為包括哪些
2021-01-31車輛上了全險為什么保險公司不賠
2021-01-31什么條件下可以收回土地承包經營權
2021-01-08國有劃拔宅基地可以買賣嗎
202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