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推出的醫療事故鑒定人為何不出庭”連續報道,引起社會各界強烈反響。近日,記者獲悉,為使醫療糾紛案件的審理更有章可循,由最高法院和江蘇省高級法院共同調研起草的《最高法院關于審理醫療糾紛案件若干問題規定》司法解釋,已形成一系列傾向性意見。與此同時,全國法院系統醫療賠償糾紛案件司法鑒定研討會,10月30日在重慶召開。據悉,即將出臺的《最高法院關于審理醫療糾紛案件若干問題規定》司法解釋,對醫療糾紛案件中爭議最大的醫療事故鑒定機制,將出臺不少新規定。醫療事故鑒定人是否該出庭接受質詢,是患方最關心的問題。記者了解到,就目前形成的意見來看,更傾向于讓鑒定人出庭。在醫療糾紛案件中,不少患者都要求鑒定人出庭,但鑒定專家只會出具書面答復而拒絕出庭。缺乏直接解釋,必然會影響醫療事故鑒定書的公信力。對此,調研起草上述《規定》的法官們更傾向讓鑒定人出庭。他們表示,鑒定人無正當理由不出庭,或者書面意見對當事人提出的異議不給予明確答復的,法院可以不采信這份鑒定報告。針對醫療糾紛涉及眾多專業知識,起草《規定》的法官們還認為,患方可以向法院申請,由醫學專家出庭代為質證。同時,記者從全國法院醫療賠償糾紛案件司法鑒定研討會上得知,為改變醫療糾紛案件中鑒定不公的問題,專家們在這次討論會上提出,要在司法鑒定機構建立《鑒定人名冊》。他們認為,由法院從《鑒定人名冊》中委托、組織專門機構或醫學專家進行司法鑒定,這種隨機抽選鑒定專家的做法,能遏制人情”鑒定和金錢”鑒定。據悉,鑒定醫療事故的構成,除醫務人員有過失外,還要確定這種過失與患者的損害后果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因此,大量醫務人員雖有差錯,但與患者損傷無因果關系的病例,被鑒定為不構成醫療事故”。而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不屬于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不承擔賠償責任。被鑒定為不構成醫療事故的醫療差錯,要不要承擔民事責任?這在法律界一直存有爭議。如僅僅以不屬于醫療事故,醫療機構就不擔責”的原則進行處理,對患者來說,是否會不公平?記者得知,起草《規定》的法官們在調研中,對雖經鑒定不構成醫療事故,但法院能認定醫療機構存有民事過錯,造成民事侵權的案件,傾向于讓醫療機構承擔民事責任。而鑒定不認定醫療機構有過失,但認為醫方診療、護理行為與患者損害后果之間,有一定因果關系的案件,起草《規定》的法官們也傾向于按公平原則,判決原被告雙方當事人分擔損失”。法學專家質疑《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新聞提示:2002年9月1日,國務院頒布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實施。較之于《醫療事故處理辦法》,由于《條例》新增了諸如醫療事故的界定依據,促使醫護人員提高知識水平,防止出現醫療事故等一系列規定,一出臺即被認為是廣大患者的福音。但該《條例》實施兩年下來,一系列麻煩問題”也暴露了出來。如醫療事故的界定范圍仍顯模糊和狹窄,患者知情權仍未落到實處等等,特別是如何規范、約束醫療事故鑒定人的行為更引起了廣大患者和法律界專家的質疑。質疑一叔叔鑒定侄兒”難保公正昨天,市律師協會副會長、圣典律師事務所主任薛*民在接受采訪時指出,《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的醫療事故鑒定機制,仍屬自我鑒定”,其公正性仍無法得到保證。薛*民說,《條例》將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由衛生行政管理部門,變成現在的醫學會,只不過是將老子鑒定兒子”改成叔叔鑒定侄兒”。醫療事故的鑒定體制、程序、人員并沒有實質性突破,鑒定程序不合理,難保公正。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執業證號:
13702201510176609
山東煒弈律師事務所
簡介:
山大法律系本科畢業,律師執業六年,擅長民事糾紛的處理,處理過多起民事糾紛案件,獲得委托人好評。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法律責任年齡
2021-01-09住院寫自費能報銷嗎
2021-03-02交通事故處理程序有什么流程
2021-01-19子女贈予父母的房產可以變更回來嗎
2020-11-30民事訴訟調解與不調解的區別
2020-12-30職工骨折單位能辭退嗎
2021-03-06強制執行的房產能否解押
2020-12-05個人金融信息受哪些保護
2020-11-14公司同城搬遷離職是否有賠償
2021-02-21合同債權作為質押標的一般有哪些條件
2021-02-01民事合同欺詐會否判刑
2021-01-19結合《侵權責任法》分析校園侵權責任的承擔
2020-11-09沒房產證法院怎么執行
2020-11-26看房交押金還會給退嗎
2021-01-25靈活就業女性退休年齡到底是55還是50
2020-12-10脫崗可以辭退嗎
2021-02-03簽定家庭財產兩全保險合同需注意事項
2021-03-13保證保險合同與保證擔保合同有哪些區別
2021-01-01向保險公司理賠的程序
2021-02-27什么是再保險公司
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