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執行程序中,發現被執行人離婚逃債的情況,筆者認為,如果被執行人是在執行法律文書訴訟過程中或執行法律文書生效后與其配偶離婚逃債的,應直接追加被執行人原配偶為被執行人,體現執行工作“效率優先”的特點,體現公平原則。具體處理可分兩種情況:一是通過婚姻登記機關或通過公證機關分割財產后再通過婚姻機關離婚逃債的,應根據有關實體法認定被執行人與其配偶分割財產的行為無效,再裁定追加被執行人的配偶為被執行人。二是利用法院生效法律文書離婚逃債的,不在執行程序中直接追加被執行人的配偶為被執行人,而是按審判監督程序先撤銷被執行人有關財產分割協議后,再裁定追加被執行人原配偶為被執行人。
在執行程序中,雖然目前有關強制執行法律法規未明確規定離婚逃債的情況下可根據實體法裁定追加被執行人原配偶為被執行人,但離婚逃債實屬一種無效民事行為,其行為應始終無效。最高法院《關于適用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271條已明確規定:如果依有關實體法的規定有權利義務承受人的,可以裁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為被執行人。
從以上法律規定可看出,現有關強制執行法已規定了某些方面可依據實體法裁定追加被執行人。依據實體法行使裁判權,法學理論界原爭議很大,現觀點基本趨于一致,承認在執行程序行使裁判權時,可根據實體法作出裁判,在目前情況下,在執行程序中,可根據實體法認定(離婚逃債)被執行人與其配偶財產分割協議無效,裁定追加被執行人配偶為被執行人,此做法已在執行實踐中得到一致贊同,也得到法學理論界的支持。在執行程序中,裁判權可由執行局裁判庭行使(未設裁判庭的由綜合科行使),應建立相應的監督機制,實行聽證制度,在目前法律未規定的情況下,救濟手段為允許當事人向上級法院申請復議。體現“公正、效率”主題。
對債權人起訴前,債務人便離婚逃債的,筆者認為,不能在執行程序中直接追加被執行人原配偶為被執行人,應根據不同情況,由當事人向法院提起訴訟,法院則根據不同的案件適用不同的實體法,保護債權人行使撤銷權。例如,我國《合同法》第七十四條就規定了,債權人行使撤銷權,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放棄到期債權或者無償轉讓財產或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的行為無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商標申請階段可否主張侵權
2020-11-17個人獨資企業能否提供抵押擔保
2021-01-20反擔保什么時候解除
2021-02-01交通事故類網友問答
2021-02-20借條上的名字寫錯了怎么辦
2021-01-05以占有改定方式設立動產質權有效嗎
2021-03-05財產保全后賬戶可以有資金往來嗎
2021-02-27辦理抵押需要扣留房產證嗎
2021-01-14集體合同是特殊的勞動合同嗎
2021-01-13試用期離職十天還沒發工資怎么辦
2020-12-07部門取消可否成為企業單方調崗的合法理由
2020-12-09哪些情況下勞動爭議不得仲裁
2021-02-02人壽保險保單能夠轉讓嗎
2021-01-03交通意外險何時不用理賠
2021-01-27保險合同生效的三個要素是什么
2020-11-13保險公司是否有權要求退賠保險賠償金
2021-03-132020最新人身意外保險賠償標準是多少
2021-01-04企業財產保險屬于哪一種保險
2021-01-07在辦保險之前開過三高的藥物,會影響理賠嗎
2020-12-07貨車沒有營運證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