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糾紛的責任如何認定
對于責任程度的判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和衛生部《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暫行辦法》做出了規范,《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暫行辦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專家鑒定組應當綜合分析醫療過失行為在導致醫療事故損害后果中的作用、患者原有疾病狀況等因素,判定醫療過失行為的責任程度。
醫療事故中醫療過失行為責任程度分為:
(1)完全責任:指醫療事故損害后果完全由醫療過失行為造成。
(2)主要責任:指醫療事故損害后果主要由醫療過失行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
(3)次要責任:指醫療事故損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醫療過失行為起次要作用。
(4)輕微責任:指醫療事故損害后果絕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醫療過失行為起輕微作用。
顯然,通過責任程度的判定,分清疾病參與度和過失行為在事故中的作用,為醫患雙方協商、行政部門處理或法院判決提供了處理的依據,充分體現了不違法不承擔責任,有多大責任承擔多大責任份額的原則。
承擔方式:
(1)確定為醫療事故的,可根據事故等級、情節和病員的情況給予一次性經濟補償。補償費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2)醫療事故補償費,由醫療單位支付給病員或其家屬。病員及其家屬所在單位不得給予了醫療事故補償費而削減病員或其家屬依法應該享受的福利待遇和生活補貼。
(3)病員由于醫療事故所增加的醫療費用,由醫療單位支付。
我們注意到,原來舊的《醫療事故處理辦法》的起草者小心翼翼地避免使用“賠償責任”一詞,避開“賠償責任”這一為人們所普遍接受的具有明確法律意義的術語,而使用“醫療事故補償費”這一概念。至于補償費的范圍,則無明確規定;則補償費標準,則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各自為陣另搞一套。(舊《醫療事故處理辦法》第18條)筆者認為,這種規定無論是對于醫療事之處理,還是對受害人及其家屬合法權益之保護都是極為不利的,也不利于國家法制之嚴肅性和統一性(民事通則)。由于賠償范圍不清,將給司法實踐帶來諸多困難;由于各地賠償標準不統一,將會出現同樣情節之案件在不同的管轄區進行審理各有不同的判決后果。
基于上述理由,新的條例立法委員們認為人民法院審理醫療事故案件不應拘泥于《醫療事故處理辦法》第18條以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該條所規定的補償標準,而應根據民法通則第119條的原則規定,參照某些特別侵權行為立法(如產品質量法、國家賠償法)有關人身員損害與死亡賠償的規定,決定賠償責任。對此,新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
醫療事故賠償,應當考慮下列因素,確定具體賠償數額:
(一)醫療事故等級;
(二)醫療過失行為在醫療事故損害后果中的責任程度;
(三)醫療事故損害后果與患者原有疾病狀況之間的關系。
不屬于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不承擔賠償責任。
如果您還有疑惑,本網站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歡迎您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輕傷理賠標準是什么
2021-02-17行政訴訟起訴狀范本怎么寫
2020-12-04要勞務派遣用工單位支付經濟補償或賠償金
2021-01-28辦理反擔保抵押措施有什么條件
2021-03-11支票背書不連續有沒有法律效力
2021-02-20養別人老人多年能要回贍養費嗎
2021-01-27以前的贍養費能主張嗎
2021-03-21抵押貸款算房貸記錄嗎
2020-12-25申請工傷賠償,公司不配合怎么辦
2021-01-16中介格式合同有什么陷阱
2021-03-25合同債權質押是什么
2021-02-09哪些財產是不可繼承的?
2021-01-25臨時工簽勞動合同后違約該怎么處理
2021-03-10女職工孕期能不能被辭退?
2020-11-10人壽保險理賠的相關標準有什么
2021-01-09航班延誤乘客可以要求賠償嗎
2021-03-08旅行社對被撞傷游客當否負連帶責任
2020-12-04沒有保險合同逃逸是否免責
2021-02-13開車身亡保險賠嗎
2020-12-26抵押房產保險費發票可以抵扣嗎
20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