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板斷裂并非都是醫療事故
九十年代末的一個春天,某醫院王院長電話告知“醫院遇到麻煩了,最好能抓緊來一趟。”我放下手頭的事情,立即前往。院長從辦公桌上拿起一份《律師函》遞到我的手上,我隨即一目十行的掃描了大致內容:“貴院患者賈某的腿又斷了,現在家中;你院做的腿部斷-骨再植手術有問題,應屬醫療事故。請你們立即采取措施并賠償患者的一切損失?!?
“你打算怎么辦?”我看著院長,“請你來拿主意呢,你問我。”“那好,立即出救護車去到患者家中把他接回來,再次實施接骨手術。同時把原來的病例找來,咱一起看看?!薄叭ソ拥能囈呀涀吡耍“甘以僬掖鏅n的病例,一會就送過來,還是先喝杯茶吧?!笨粗盁釟獾牟璞业拇竽X在飛速運轉。。。。。。
等看完所有的病歷檔案,我長長的舒了一口氣,并說出了我的判斷:這應該不是醫療事故,病歷記載以及所有術前術后直至出院時的X光片,都沒問題。我又仔細看了一下出院醫囑和出院日期;按時間推斷,出院已經三個多月了,斷-骨處應該已經愈合,不會出現原處再斷的情況吧。
我們一邊喝茶一邊討論著這個案件,一邊等著救護車的歸來。。。。。。
患者回院后的手術結果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患者斷-骨再植時打上的鋼板裂斷了,原來的斷-骨也沒愈合;難道是鋼板質量有問題,
不是沒有可能,于是我向院長提出了質疑;“咱醫院進的那里的鋼板,三證齊全嗎?”“證照齊全,咱醫院從不給無照無證的商家打交道;這點你放心,應該不會有問題?!薄巴ㄖ碳液蛷S家,對這個斷裂的鋼板進行質量鑒定?!薄昂冒?,明天我就安排?!笨粗鹩觅|疑的我,院長答應的很是爽快。。。。。。
半個多月過后,我又一次被請進醫院院長辦公室,鋼板質量合格的
鑒定書擺在了我的面前;眉宇間不自然的擰起了疙瘩。那究竟應該算是怎么一回事呢?
醫療無過失,醫囑沒問題,肯定不屬醫療事故。鋼板質量沒問題,證照齊全;但它就是在患者的腿里邊斷了。。。。。。
對方律師不依不饒,堅持全部責任索賠;雙方沒有契合點,難以調解;對方便啟動了
醫療事故鑒定程序。從對方走醫療鑒定程序看,我胸有成竹、十足的把握不是醫療事故。但這種千載不遇的
案例究竟屬于什么。。。。。。
帶著這個問題,我開始收集腿部斷-骨再植鋼板斷裂的所有資料;結果令我大吃一驚,國內斷-骨再植鋼板斷裂率4%,而美國的斷-骨再植鋼板斷裂率競高達8%;青壯年明顯高于老人和少年。為什么美國會高出中國那么多,為什么青壯年的斷裂率又會比老人和孩子高很多,尤其是粉碎性骨折的鋼板斷裂率更高。。。。。。
美國人普遍比國人愛運動,青壯年的康復運動量明顯會超過老人和孩子,也就是說一定時間內的負荷量超過了鋼板的承受量,“任何材料都有疲勞極限,包括,鋼材、橋梁、甚或是世間的所有事物都有疲勞極限,人也不例外。一旦達到疲勞極限,就會走向事物的反面。。。”我的思維一下子返回到《材料力學》的課堂上,《材料學》教授的話回響在我的耳畔。。。。。。
錯不在醫院,錯不在鋼板質量,錯不在那個壯年患者,錯在哪里?誰都沒有錯,他就是鋼板的疲勞極限到了,非斷不可;而斷-骨在此時尚未全部愈合。
而這種情況的發生究竟應該算什么,而且以后將繼續發生。。。。。
帶著這個問題,我和院方進京尋訪了著名骨科專家,在和骨科專家們的研討過程中,我從《材料力學》的觀點,闡述了鋼板因疲勞極限的到來而引起斷裂的根原,同時也引用翔實的資料表明這個問題必須要有一個妥善的方案來解決;專家們在肯定我的觀點的同時,從《骨科力學》的角度詳細闡述了,腿部斷-骨再植后患者運動時產生的力的轉換,正常人的重力運動力是由人的腿部骨骼承受的,斷-骨再植時的患者得重力運動力都負荷在了鋼板身上,靠鋼板承重,每一次的起坐都是靠鋼板來支撐;如果骨骼愈合的快,在你說的鋼板疲勞極限未到來之前,骨膜從腿部斷-骨兩端愈合相接的話,力就能自然的傳導在骨骼上了一小部分,雖然會減輕鋼板的承重力,但主要還是靠鋼板;(這也是為何斷-骨再植好了以后要一年才取鋼板,有的部位甚或不取鋼板的緣故。)只有骨骼長時間愈合好了,力的承受與傳導才會脫離鋼板由骨骼自負。如果骨骼愈合的慢,在骨膜未連接包容斷-骨之時,鋼板就達到了疲勞極限,那么,鋼板斷裂則成必然。。。。。。
“各方無過錯,在醫療上應該算個并發癥吧?!边@是當時著名骨科專家的原話。
同年年底,衛生健康報上發表了《鋼板斷裂并非都是醫療事故》的官方文章,文章闡述了我們的觀點,并明確了斷-骨再植時各方無過錯的鋼板斷裂是一種醫療并發癥。此觀點被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采納沿用至今。
作為一名普通律師,能推進醫療事故鑒定的進程,完善一種論點,是應該的;如果不是學過《理論力學》和《材料學》我又怎么會知道鋼板也有疲勞極限呢?感謝我的導師,也為我自己自豪。
最后說一句,關于那個患者,后一次免費治療,院方和鋼板供應商各出了點錢略表心意;患者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