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視居住是刑事訴訟活動中一項重要的強制措施,對于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保證辦案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一方面可以保障訴訟的須利進行;另一方面又可以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脫離正常的家庭生活和學習崗位,同時還可以減輕國家司法資源投入。刑訴法明確規定了監視居住的適用范圍、對象和條件,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給予了保護,能夠促使其悔過自新具有重要作用。
一、刑訴法關于監視居住的規定。
監視居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三機關依法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限制在其住處或指定的區域,不準其擅自離開,并對其行動予以監視的一種強制措施。
刑訴法第50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根據案件情況,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監視居住。
刑訴法第51條、第60條、第65條、第75條規定。對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監視居住:(1)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2)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采取監視居住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3)應當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患有嚴重疾病或者正在懷孕、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的;(4)對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需要逮捕證據還不充足的;(5)法定羈押期限屆滿尚不能結案的。
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頒布的《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第75條規定,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犯罪嫌疑人委托的律師及其辯護人認為監視居住超過法定期限,有權向人民檢察院提出解除監視居住的要求。
二、司法實踐中監視居住存在的問題。
1、濫用監視居住。
刑訴法明確規定了監視居住的適用范圍、對象和條件,但一些偵查機關在適用中嚴重違反了法律規定。一是將檢察機關以不構成犯罪而不予批捕,應作撤案處理的案件轉為監視居住;二是以監代偵,對不應當采取強制措施的人監視居住;三是把監視居住作為處理因民事糾紛導致輕傷害案件的手段;四是某些特殊的案件,由于行政的干預,過多地適用監視居住措施。
在執法過程中,一些辦案單位在人情的干擾下不注重嚴格把握監視居住的條件,對不應當采取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用監視居住,并對被監視居住者“降格”處理。司法實踐中,有些辦案單位不注重把好案情關和條件審查關,置辦案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于不顧,隨意適用監視居住,對大量不具備監視居住條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用監視居住。監視居住的泛濫,直接為結案、證人作證環境、案件質量帶來了比較嚴重的消極影響,致使被監視居住者在解除羈押后翻供、串供、誘使證人翻證等情況屢屢發生,一些案件不得不被擱淺,使訴訟工作陷入了被動,以致造成一些案件無法結案,在社會上造成了很壞的影響。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非法征地該怎么辦
2021-02-03怎么舉報足浴店不合法
2021-03-16如何處理非法轉租問題
2021-03-15欠條過期了還有法律效力嗎
2020-12-05婚約財產糾紛有哪些
2020-12-04離婚協議中六種無效的約定
2021-02-12以占有改定方式設立動產質權有效嗎
2021-03-05毒糖果致男童死亡投毒者應承擔何種刑責
2021-03-18在公司受傷了公司應該賠償什么
2020-12-21雇傭關系能認定工傷嗎
2021-01-31老師打傷學生學校承擔什么責任嗎
2021-01-02私有房向機關等出租或出售的規定
2020-12-28法院保全房產能不能過戶
2021-01-17要向被裁掉的員工支付補償金嗎
2020-11-19勞動者被裁能得到什么賠償
2020-12-17勞務合同中途中止需要補償嗎
2020-11-23保險合同轉讓的程序有哪些
2021-02-17未續簽合同怎么交保險
2021-01-28人身保險合同的保險利益對象是什么
2020-11-13自殺保險公司理賠多少
20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