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權侵權案件處理原則有哪些
著作權侵權行為應采用過錯原則
(一)過錯原則的定義
過錯原則包含一般過錯原則和過錯推定原則。
一般過錯原則是指當事人的主觀過錯是構成侵權行為的必備要件的歸責原則。民法通則第106條第2款規定:公民、法人由于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根據一般過錯原則的要求,在一般侵權行為中,只要行為人盡到了應有的合理、謹慎的注意義務,即使發生了損害后果,也不能要求其承擔責任。其目的在于引導人們行為的合理性。在一般過錯原則下,侵權行為實行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受害人有義務舉出相應證據表明加害入主觀上有過錯,以保障其主張得到支持。
過錯推定原則,是指一旦行為人的行為致人損害就推定其主觀上有過錯,除非其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否則應承擔民事責任。民法通則第126條規定:建筑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的,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但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除外。過錯推定原則仍以侵害人存在主觀過錯作為承擔責任的基礎,它不是一項獨立的歸責原則,只是過錯原則的一種特殊形式。其特殊之處在于過錯原則一般實行“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但在過錯推定責任的情況下,對過錯問題的認定則實行舉證責任倒置原則。受害人只需證明加害人實施了加害行為,造成了損害后果,加害行為與損害后果間存在因果關系,無需對加害人的主觀過錯情況進行證明,就可推定加害人主觀上有過錯,應承擔相應的責任。加害人為了免除其責任,應由其自己證明主觀上無過錯。
(二)著作權侵權領域適用過錯歸責原則的可行性
1、著作權的固有屬性,決定其應適用過錯歸責原則
如上文所述,著作權的保護客體兼具公共產品和私人產品的雙重屬性,它不僅關系到著作權人的個人利益,也關系到一般公眾及社會整體利益。著作權法在保護著作權人合法壟斷權的同時,極其注重并積極尋求著作權人的私人利益與社會公共利益之間的平衡,這構成了著作權法的基本立法目的。為了實現該立法目的,在具構建著作權侵權制裁體系時,應充分考慮到著作權合法壟斷權與一般公眾及社會整體利益的平衡,無過錯責任原則傾斜保護受害方的歸責理念,注定無法完成權益平衡的使命,而過錯責任原則通過舉證責任分擔、侵權過錯認定等方式,充分平衡了侵權人利益與著作權人利益的利益,有利于實現著作權法的立法目的。
2、適用過錯責任原則符合國際知識產權保護標準
Trips協議作為WTO的重要法律文件之一,也是國際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標準。該協議第45條涉及到了知識產權侵權賠償的歸責原則與法律救濟問題,其中第1款明確規定了過錯責任原則:“司法當局應有權責令侵權者向權利人支付適當的損害賠償費,以補償由于侵害知識產權而給權利人造成的損害,其條件是侵權者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他從事了侵權活動”。該歸責原則作為一般性原則,為成員國普遍接受和適用。(雖然有部分學者指出該條約第45條第2款承認了無過錯責任原則:“司法部門應有權責令侵權者向權利人支付費用,其中可以包括合理的律師費。在適當的情況下,即使侵權者不知道或者沒有正當理由知道他從事了侵權活動,成員也可以授權司法部門,責令其返還所得利潤或支付預先確定的損害賠償費。”并據此提出知識產權歸責原則應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的主張,然而該主張有失片面。首先,從文義表述上來看第2款的適用范圍是受到嚴格限制的,其次作為選擇性適用條款,它對成員國不具備約束力,由此其不能作為確立侵權歸責的依據。)
就我國來說,我國知識產權保護不是一個單獨的體系,它需要與國家經濟發展狀況和基本國情相適應。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在知識產權利益分配中與發達國家相比不是處于優勢而是處于劣勢,采取無過錯責任原則無疑會“贏得”發達國家的“喝彩”,但這種對于知識產權保護采取嚴格標準的做法,將會妨礙我國知識的運用和傳播。為此在我國知識產權侵權歸責上實行過錯責任原則不違反Trips協議的規定的情況下,在著作權歸責制度中采用過錯責任歸責原則是適當的。
損害賠償問題
根據《著作權法》第49條的規定,侵犯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侵權人應當按照權利人的實際損失給予賠償;實際損失難以計算的,可以按照侵權人的違法所得給予賠償。賠償數額還應當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權利人的實際損失或者侵權人的違法所得不能確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判決給予50萬元以下的賠償。根據民法和知識產權法律的規定和司法實踐的需要,應當確立以下四個原則:全部賠償原則;法定標準賠償原則;法官斟酌裁量賠償原則;對精神損害賠償適當限制原則。
筆者認為,全部賠償的損失計算問題,法官根據案件具體情況正確適用法定賠償標準以及精神損害賠償全部賠償原則是指知識產權損害賠償責任的范圍,應當以加害人侵權行為所造成損害的財產損失范圍為標準,承擔全部責任.也就是說侵權行為所造成的損失應當全部賠償,賠償應以侵權行為所造成的損失為限。全部賠償原則是現代民法的最基本的賠償原則,是各國侵權行為立法和司法實踐的通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婚姻法關于夫妻共同財產分割的原則有哪些規定?
2021-01-24兩個公司成為采購供應商的形式是什么
2021-02-10營業執照年審程序是怎樣的
2021-02-21對移送或指定管轄的裁定
2021-02-20再審提交哪些證據,才是新證據
2020-11-15合同債權質押的有效條件是什么
2020-12-31勞務分包合同應蓋什么印章
2021-01-07如何區分雇傭關系和承攬關系?
2021-02-16勞動關系轉移三方協議
2020-12-11家庭財產保險可以全保嗎
2021-01-08對無過錯車主未投強制險應如何擔責的思考
2020-12-12出了車禍保險需要立即報案嗎
2020-12-06保險公司的誠信原則有何特別之處
2021-03-22財產保險與人身保險保險標的不同
2021-02-05因感染艾滋病意外險拒賠合理嗎
2021-02-02稅務代理的種類
2021-01-06荒山土地承包合同有什么內容
2021-01-30按份分割后的房產如何進行拆遷分配
2020-12-17公租房的拆遷補償款怎么分割
2020-11-17無證房屋遇拆遷就沒有補償嗎
20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