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證據(jù)的收集規(guī)則
(一)全面取證規(guī)則。即司法人員在調取證據(jù)時,應當盡可能的全面調取能夠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一切事實材料,證據(jù)形式不僅要窮盡刑訴法第四十二條規(guī)定的七種證據(jù)形式,還要盡可能地全面調取被告人有罪、無罪、罪輕、罪重的證據(jù)材料。只有這樣才能更加清楚的查明案件事實,也是確保正確判案的前提。全面取證規(guī)則在我國刑事訴訟法律法規(guī)和司法解釋中已作了詳盡的規(guī)定。
(二)合法取證規(guī)則,即要求取證主體合法、程序合法、方法得當。主體合法要求證據(jù)的調取人必須具有合法的身份。如調取證人證言時,必須有兩名以上司法工作人員調取;辯護律師向被害人及其近親屬、被害人提供的證人收集與本案有關的材料,必須征得人民法院的準許;司法人員制作書證的副本、復制件、拍攝物的照片、錄像以及有關證據(jù)錄音時,制作人不得少于二人;生理上、精神上有陷缺或者年幼,不能辯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等。程序合法要求證據(jù)調取必須符合法定程序或方式。如詢問證人時應當事先告知其如實作證的義務及作偽證的責任;詢問證人可以到證人的所在單位、住處或者司法機關進行,不得另行指定其他地點;對人身傷害的醫(yī)學鑒定有爭議需要重新鑒定或者對精神病的醫(yī)學鑒定,應當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yī)院進行;書證的副本、復制件,視聽資料的復制件,物證的照片、錄像,應當附有關制作過程的文字說明及原件、原物存放處的說明,并由制作人簽名或者蓋章;向單位收集、調取的書面證據(jù)材料,必須由提供人簽名,并加蓋單位印章等。方法得當要求調取證據(jù)應當采取正確方法。如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證據(jù)等。但在司法實踐中有設置“犯罪陷井”,引誘犯罪的特別例外情況,如在假幣犯罪和毒品犯罪中,偵查人員“臥底”或利用“線人”誘惑犯罪行為人進行假幣、毒品交易時被當場查獲而取得的證據(jù)。嚴格地講“引誘犯罪”而獲取的被告人犯罪的證據(jù)是不符合我國刑事訴訟證據(jù)規(guī)則的,但就我國當前的政治、法制和治安環(huán)境的現(xiàn)狀而言,利用這種偵查謀略在偵破一些重特大刑事案件中又取到了積極作用。因此,對“引誘犯罪”筆者雖然不主張嚴格禁止,但在“引誘犯罪”的啟動程序上,筆者認為應從嚴規(guī)范,從而使“引誘犯罪”成為享有國家偵查權的偵查機關在掌握犯罪嫌疑人已經(jīng)犯罪或將要犯罪的確切線索情況下,在經(jīng)法定授權后,嚴格依照法定程序,積極推進犯罪嫌疑人按照自己的主觀故意實施犯罪行為,以達到查獲犯罪事實,追究犯罪嫌疑人法律責任目的的一種特殊偵查手段。
(三)反對強迫自證其罪規(guī)則。在刑事訴訟中,控方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或控告的事實負有提供證據(jù)加以證明的責任。如果控方舉證不足,則將承擔其主張或控告的事實不能成立的法律后果。被告人不負證明其有被控告的犯罪事實的責任。刑訴法規(guī)定被告人可以提出證明自己無罪或罪輕的材料和意見,這種由被告人提出的材料和意見是法律賦予被告人的辯護權,而不是義務,被告人可以行使,也可以放棄。因此被告人可以拒絕回答與案件事實有關的問題,控方不得強迫被控告人開口,更不能以暴力、威脅、利誘和其他非法方法迫使被控告人作有罪陳述。西方國家已普遍將反對強迫自證其罪確立為憲法原則。1966年12月16日聯(lián)合國通過的《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14條第13款把反對強迫自證其罪確定為一項刑事訴訟國際準則。反對強迫自證其罪規(guī)則與被告人、犯罪嫌疑人沉默權的行使又存在著必然的聯(lián)系。保護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沉默權,要求司法人員不得強迫被告人回答問題,自證有罪,司法機關不得因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行使這一權利而作出對其不利的結論,還要求司法機關工作人員在對被告人、犯罪嫌疑人進行訊問前必須告知其有權拒絕回答任何問題的權利。但沉默權的行使是否是絕對的呢?目前,世界上大多數(shù)已確立沉默權的國家中對沉默權的行使均作了一些限制性規(guī)定,作為沉默權的例外,從而防止犯罪嫌疑人利用該規(guī)則妨礙控方對犯罪的偵查活動和逃避法律追究。目前,我國理論界和司法實務工作者對是否賦予被告人、犯罪嫌疑人沉默權存在頗大爭議。筆者認為賦予被告人沉默權不僅是國際條約的要求,也是加快現(xiàn)代法治建設的必然要求。但結合我國的法治現(xiàn)狀和司法實際,應當對沉默權的行使作出一些限制性規(guī)定。這些限制可以針對以下幾類犯罪和具體情況:危及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類型的犯罪;賄賂犯罪;毒品犯罪;巨額財產(chǎn)來源不明犯罪;犯罪嫌疑人因與犯罪可疑物品和痕跡有關而涉嫌犯罪的;犯罪嫌疑人因在犯罪現(xiàn)場而涉嫌犯罪的等。對以上幾種情況犯罪嫌疑人如拒不供述,司法機關可以對其作出不利的推斷。
律霸小編提醒您,證據(jù)形式不僅要窮盡刑訴法第五十條規(guī)定的七種證據(jù)形式,還要盡可能地全面調取被告人有罪、無罪、罪輕、罪重的證據(jù)材料。以上就是為您總結的知識,如果您的情況較為復雜,律霸網(wǎng)為您提供在線律師咨詢,歡迎您來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非法采礦罪罰金標準是什么
2020-11-12商號與商標的不同之處是什么
2020-12-17解約定金指的是什么
2021-03-10無錢還債擔保公司拖車合法嗎
2021-03-21所有權本身具有的特性
2020-11-14簽訂質押合同的注意事項
2021-03-19交通違規(guī)罰款收取的滯納金會超過本金嗎
2020-11-20房屋土地轉讓違約金怎么算
2020-12-08擔保合同都是怎么擔保的
2020-11-17擔保合同的管轄異議怎么寫
2021-01-25簽了就業(yè)協(xié)議又想解約
2020-12-16勞務輸出的內容
2021-03-02財產(chǎn)保險合同受益人如何確定
2021-03-10保險合同中間人與保險合同輔助人的區(qū)別是什么
2020-12-29保險合同和保險合同主體的定義是什么
2020-12-24責任保險和解制度的重構
2020-12-05游客要投保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嗎
2021-03-15保險公司意外死亡索賠有時間限制嗎
2020-11-10保監(jiān)會保險代理人資格證還審理嗎
2021-01-23快速理賠對方不去定損怎么辦
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