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糾紛現狀
1.醫療機構自行解決了大部分的醫療糾紛醫療機構是醫療糾紛處理的“第一線”。受傳統的思想的影響,我國的患者及家屬在與醫療機構發生醫療糾紛時,常常習慣于找醫療機構“討說法”,“事情是醫院出的,我就找醫院賠錢”。事實上有85%左右的醫療糾紛是在醫療機構的努力下,以醫患雙方協商不定為醫療事故的“私了”方式與患方協商解決的。
2.患方到衛生行政部門申請醫療事故爭議行政處理的案件呈現逐年下降趨勢《條例》實行7年來,我區衛生局受理的患方(很少有醫療機構主動申請)醫療事故爭議行政處理申請數量逐年下降,從每年二十余起到現在每年不足十起。即使患方提出申請,因中途醫方與其協商解決或患方轉為上法院訴訟而撤訴的情況逐年增多。
3.醫療事故行政調解途徑名存實亡根據《條例》的規定,醫療糾紛的調解主要是由衛生行政部門來主持,醫患雙方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調解申請,但是調解的必須是已經定性為醫療事故的,而且衛生行政部門僅在雙方自愿的情況下組織調解一次。由于對衛生行政部門的中立性地位的懷疑,患方常會認為行政部門可能在調解中偏袒醫療機構,作出的調解結果很難公正,所以到目前為止,衛生行政部門很少接到這樣的調解申請。
4.患方在醫療糾紛處理過程中對病歷的真實性,提出疑義的增多病歷中所反映的信息是醫療事故技術鑒定與醫療侵權訴訟最為關鍵的證據。而臨床上部分醫務人員沒有充分認識到病歷的法律重要性,隨意涂改、偽造,是使患方在發生醫療糾紛以后,對于病歷記載內容的真實性和可靠性產生懷疑,特別是對病歷中的醫護人員書寫的醫囑時間與內容、醫護人員的簽名等的懷疑最多,成為導致患方不滿的重要原因,也成為影響患方進一步走正規途徑解決醫療糾紛的重要原因之一。
5.患方選擇司法途徑解決醫療糾紛呈增加趨勢有些患者或家屬是在與醫方反復協商不成功之后,也有未與醫方接觸、未到衛生行政部門投訴而直接上法院訴訟的,出現這種現象,說明患方當事人法律意識增強,希望通過司法途徑解決醫療糾紛,同時,在司法訴訟過程中委托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費用多由醫療機構支付,也是患方當事人愿意選擇司法程序解決醫療事故爭議的原因之一。另外,法院判賠的賠償項目多(營養費、死亡賠償金)、賠償金額高(喪葬費),使醫療糾紛進入司法程序解決的數量不斷上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離婚后不帶孩子一方有哪些權利義務
2020-12-09合伙開公司成立程序是什么
2021-02-15申請共同保證人為第三人是什么意思
2021-02-01中國人之間結婚手續是什么
2021-03-13勸別人喝酒造成他人人身損害需要承擔責任
2020-11-21乘客下車開門撞傷騎車人,賠償責任由誰承擔
2021-03-22交通事故雙方同等責任對方沒保險怎么辦
2021-02-26寄存物發生毀損怎么辦
2021-03-23賠償協議未按時間打款怎么辦
2021-02-25二手汽車過戶流程是什么
2020-11-27員工的試用期工資是多少
2020-11-10公司解散的補償金時效是多久
2021-01-10拖欠工資是否適用仲裁時效
2021-03-02購買壽險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07家庭財產保險在運作中出現的問題有哪些
2021-01-28一起交通事故案件引發的思考
2021-02-18醫院認定人死不算 保險公司抗辯不成立
2021-01-07兩車撞痕不符保險理賠遭拒
2021-01-26送餐撞到人保險怎么賠
2021-02-01車輛沒保險撞了人怎么辦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