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糾紛現狀
1.醫療機構自行解決了大部分的醫療糾紛醫療機構是醫療糾紛處理的“第一線”。受傳統的思想的影響,我國的患者及家屬在與醫療機構發生醫療糾紛時,常常習慣于找醫療機構“討說法”,“事情是醫院出的,我就找醫院賠錢”。事實上有85%左右的醫療糾紛是在醫療機構的努力下,以醫患雙方協商不定為醫療事故的“私了”方式與患方協商解決的。
2.患方到衛生行政部門申請醫療事故爭議行政處理的案件呈現逐年下降趨勢《條例》實行7年來,我區衛生局受理的患方(很少有醫療機構主動申請)醫療事故爭議行政處理申請數量逐年下降,從每年二十余起到現在每年不足十起。即使患方提出申請,因中途醫方與其協商解決或患方轉為上法院訴訟而撤訴的情況逐年增多。
3.醫療事故行政調解途徑名存實亡根據《條例》的規定,醫療糾紛的調解主要是由衛生行政部門來主持,醫患雙方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調解申請,但是調解的必須是已經定性為醫療事故的,而且衛生行政部門僅在雙方自愿的情況下組織調解一次。由于對衛生行政部門的中立性地位的懷疑,患方常會認為行政部門可能在調解中偏袒醫療機構,作出的調解結果很難公正,所以到目前為止,衛生行政部門很少接到這樣的調解申請。
4.患方在醫療糾紛處理過程中對病歷的真實性,提出疑義的增多病歷中所反映的信息是醫療事故技術鑒定與醫療侵權訴訟最為關鍵的證據。而臨床上部分醫務人員沒有充分認識到病歷的法律重要性,隨意涂改、偽造,是使患方在發生醫療糾紛以后,對于病歷記載內容的真實性和可靠性產生懷疑,特別是對病歷中的醫護人員書寫的醫囑時間與內容、醫護人員的簽名等的懷疑最多,成為導致患方不滿的重要原因,也成為影響患方進一步走正規途徑解決醫療糾紛的重要原因之一。
5.患方選擇司法途徑解決醫療糾紛呈增加趨勢有些患者或家屬是在與醫方反復協商不成功之后,也有未與醫方接觸、未到衛生行政部門投訴而直接上法院訴訟的,出現這種現象,說明患方當事人法律意識增強,希望通過司法途徑解決醫療糾紛,同時,在司法訴訟過程中委托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費用多由醫療機構支付,也是患方當事人愿意選擇司法程序解決醫療事故爭議的原因之一。另外,法院判賠的賠償項目多(營養費、死亡賠償金)、賠償金額高(喪葬費),使醫療糾紛進入司法程序解決的數量不斷上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下班回家摔跤算工傷嗎
2021-01-12在不起訴的情況下可以申請財產保全嗎
2021-01-26連帶責任的內容有哪些
2021-02-03機動車未經登記是否取得物權
2020-12-20正規借條范本該怎么寫
2021-01-31離婚后還有哪些民事權利和義務
2021-02-07撫恤金有一個親屬不簽字如何處理
2021-02-25武漢購房政策有什么
2020-12-07臨時用工合同是否可以不繳納社保
2021-03-13出口產品責任險
2021-03-19保險合同是不是單務性合同
2021-03-13保險公司歡迎強三險 經常肇事者須付高額保費
2020-11-23保險公司未向投保人明確說明免責條款仍應理賠嗎
2021-03-16商業保險已賠償侵權人還需要賠償嗎
2020-12-06保險合同包含哪些部分
2020-12-11法律對殘疾人投保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28財產保險合同的原則和形式各是什么
2021-03-20土地承包的經營權流轉對當事人有什么要求
2021-02-1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土地轉讓管理嚴禁炒賣土地的通知
2020-12-28新農村建設危房拆遷有補償嗎
20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