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生活中的很大一部分公民來所,對于抗辯權的問題可能都不是特別了解。因為其實抗辯權是主要針對我國合同當中而存在的一種權利,合同簽訂以后,如果對方認為有不合適的條款或者是發生違約狀況以后,另一方都可以行使自己的抗辯權。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合同履行的抗辯權包括哪些?
一、合同履行的抗辯權包括哪些?
合同履行抗辯權是針對請求權而言的一種對抗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規定的履行抗辯權的種類有三種,具體是:
1、同時履行抗辯權。當合同的當事人互負債務,沒有先后履行順序的,應當同時履行。一方在對方履行之前有權拒絕其履行要求。一方在對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時,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要求。
2、先履行抗辯權。當合同的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后履行順序,先履行一方未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履行要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后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要求。
3、不安履行抗辯權。當合同的當事人一方應當先履行債務,但是其有確切的證據證明對方有如下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經營狀況嚴重惡化;
(二)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
(三)喪失商業信譽;
(四)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
二、合同抗辯權時間
合同履行期限是指債務人履行合同義務和債權人接受履行行為的時間。作為合同的主要條款,合同的履行期限一般應當在合同中予以約定,當事人應當在該履行期限內履行債務。如果當事人不在該履行期限內履行,則可能構成遲延履行而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履行期限不明確的,根據《合同法》第 61條的規定,雙方當事人可以另行協議補充,如果協議補充不成的,應當根據合同的有關條款和交易習慣來確定。如果還無法確定的,債務人可以隨時履行,債權人也可以隨時要求履行,但應當給對方必要的準備時間。這也是合同履行原則中誠實信用原則的體現。
不按履行期限履行,有兩種情形:遲延履行和提前履行。在履行期限屆滿后履行合同為遲延履行,當事人應當承擔遲延履行責任,此為違約責任的一種形態;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所為之履行為提前履行,提前履行不一定構成不適當履行。
在我國合同履行抗辯權是針對請求權而言的一種對對抗全。具體表現形式為三種,分別是先履行抗辯權,不安履行抗辯權,和同時履行抗辯權。這三種抗辯權的行使條件都是不一樣的,同時合同中對于抗辯權的訴訟時間也沒有限制。
不安抗辯權行使怎么確定
連帶責任的保證人之間有先訴抗辯權嗎
債務人行使的抗辯權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身侵權責任承擔的方式
2021-03-17交通財產損失評估費誰承擔
2021-01-26我國最新喪葬費賠償標準
2020-11-16擔保合同連帶責任無效的依據有哪些
2021-03-11業主不交物業費被起訴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2021-01-27什么情形可申請取保候審
2020-11-28社會保險能否定為勞動關系依據
2021-01-26同居有經濟補償嗎
2021-02-13分包給勞務隊屬于違法分包嗎
2021-02-23勞務派遣轉勞務外包的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0-12-06勞務外包協議范本是怎樣的
2020-12-04自駕車死亡意外保險陪不賠
2021-01-01產品責任險應該由誰來投保最合理
2021-03-25向保險公司理賠的程序
2021-02-27人身保險合同的特點有哪些
2021-03-05保證保險合同法律適用問題研究
2020-12-26人身保險合同的主體客體以及內容是什么
2021-03-08保險合同簽訂和執行的原則是什么
2021-02-20意外保險的賠償范圍
2021-01-11城中村拆遷時,被拆遷戶應該怎么安置
202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