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難免會發生丟東西的情況, 這里說的“丟東西”,是指我們把自己的物品遺忘在了某些公共地方,那么,對于這些物品,如果被第三者拾獲,又該如何判斷這些物品的歸屬問題。因此,法律中就出現了“遺忘物品”的法律概念。那么,刑法中對于遺忘物品怎么定義?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
這里所說的“遺忘物”,是指由于財產所有人、占有人的疏忽,遺忘在某處的物品。在實踐中,遺忘物和遺失物是有區別的:遺忘物一般是指被害人明確知道自己遺忘在某處的物品,而遺失物則是失主丟失的物品,對于拾得遺失物未交還失主的不得按本罪處理。
侵占罪是一種侵犯財產的犯罪行為。我國在1997年通過的新刑法典增設了侵占罪,根據新刑法第270條規定,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將自己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退還,或者將他人的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出的行為。由此可見,侵占罪的犯罪對象有三種:一是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二是他人的遺忘物;三是他人的埋藏物。
在刑法理論上,遺忘物是指非出于占有人或所有人之本意,偶然喪失其占有之動產。在論及遺忘物的時候,有必要提及另外一個概念,即所謂遺失物。我國刑法學界的通說認為:遺忘物與遺失物是有區別的。我國學者指出:所謂遺忘物,是由于物主主觀上的疏忽,而將財物遺忘在某一特定的地方。它的特點是,物主先是自愿將財物放在某處,后因主觀上的疏忽大意,一時忘卻了該物,但在較短的時間內又記起了該物并有可能立即返回原處尋找。因而,物主與物之間的特有關系只是一定程度的松弛或減弱,但并未因此而消失。遺忘物仍在遺忘者所能控制、支配的范圍內。
所謂遺忘物,是指本應攜帶因遺忘而沒有帶走的財物。遺忘物不同于遺失物。前者一般是剛剛遺忘,隨即想起的財物,遺忘者還記得財物被遺忘的具體地點、時間,拾得者一般也知道失主是誰。而遺失物一般為失主大意丟失的財物。一般失主不知道財物丟的具體時間與地點,且失去財物的時間相對較長,拾得者一般也不知道失主具體是誰,雖然遺忘物的所有權可能是國家或者單位的,但遺忘者的遺忘行為卻屬于個人行為,遺忘者應當承擔賠償遺忘物的責任。所以,從法律關系上講,侵占遺忘物實際侵犯的是遺忘者的個人財產利益。
我國法律中,民法中稱遺失物,而刑法中稱遺忘物,易使人以為兩者非指一物。但其他國家或者地區的法律則沒有這種區分。例如日本刑法中有侵占脫離占有物罪,這里的脫離占有物是指遺失物、漂流物等不是出于占有者的意思而脫離占有,并且至今尚不屬于任何人占有的他人之物。在我國臺灣地區“刑法”中,民法與刑法使用同一術語遺失物。因而,在刑法中沒有侵占遺失物罪。第二,從現在遺忘與遺失的區分來看,主要根據財物所有人(即所謂失主)的主觀心理狀態進行區分的,即丟失的時間長短、是否知道丟失的地點等。而這一切對于侵占者來說并不知曉。呈現在侵占者面前的只是一個無人控制的物呂,同樣實施了占有行為:如果失主丟失的時間較長并且不知道丟失地點,其物為遺失物,因而行為人屬于不當得利,應當受到民事處分。在這種情況下,罪與非罪的界限不取決于行為人的主觀與客觀要素,而取決于失主的某種心理狀態,顯然不妥。 因此,遺忘物與遺失物之間不必區分,都是指非出于占有人或所有人之本意,偶然失卻其占有之動產,條件有二:其一,喪失須系非出于占有人或所有人之本意;其二,須為偶然喪失。所以說,不論是遺忘物或是遺失物,都是侵占罪的對象。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相信大家都對遺忘物品有了基本的了解,我們也應該認識到,在當今社會,人口眾多,社會情況相對較為復雜,所以對于遺忘物品的歸屬問題,不能只看表面,還應該結合具體的情況進行判斷,例如物品遺失的地點、時間長短等因素。
遺失物遺忘物埋藏物的區別
遺失物與遺忘物處理方法是什么?
無主物遺棄物的法律規定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賠償糾紛調解程序
2020-11-20貨物運輸合同存在漏洞如何應對
2021-01-26公司改制方案的含義是什么
2021-02-28如何提出交通鑒定費賠償申請
2021-01-28離婚后有關子女的探望問題如何規定?
2021-02-14母親死后兒子能向女兒追討贍養費嗎
2021-03-18超市購物車需要1元才能用是否侵權
2021-02-09交通事故車損鑒定程序
2021-02-12房產抵押擔保人可否拒絕還款
2021-01-08五險一金糾紛的處理規則是什么
2021-03-07一房多賣構成犯罪的條件是什么
2020-11-12單位與個人簽訂勞務合同需注意什么
2021-03-15勞務合同為什么不屬于勞動關系
2020-12-02在國外非法務工如何處罰
2021-01-03勞動關系轉移三方協議
2020-12-11綜合意外險保障范圍是什么
2020-11-18產品責任險的由來和發展
2020-11-18出口產品責任險筑道出口防險墻[1]
2021-03-25為什么要投保出口產品責任險?
2021-02-14人身保險不適用代位追償的原因是什么
20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