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犯罪過失理論處于不斷的研究和發展中,犯罪過失不再認為是純粹的心理事實而是主客觀兩層面的結合的構造。注意義務和結果避免義務、犯罪過失的構造、以及違法性認識,在犯罪過失理論中是很重要的問題。注意義務不能包括結果避免義務,兩者是并列的關系,而對此兩種義務的違反,是過失的客觀面的內容,也便是犯罪過失違法性的內容,對違法性的認識及認識的可能性,是從客觀到主觀的結合,作為構成要件過失和責任過失的認識因素之一。關鍵詞:犯罪過失注意義務結果避免義務構造違法性認識刑法理論上對犯罪過失的認識,隨著社會生活的不斷進步而發展。無論中外,現在都主張犯罪過失不僅僅是一種心理事實,而有更加豐富的內容。國外刑法理論原先一向認為過失是責任要素,但晚近又有學者主張在構成要件和違法性上,都要考慮過失,承認過失作為構成要件和違法性的主觀要素①,從而也在理論和判例上成為一種有力的主張。新中國刑法在1950年擬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大綱(草案)》總則部分的犯罪一章中規定,過失的犯罪行為,系指犯罪人并無故意,但應預見自己行為之結果,而竟未預見或輕信可避免結果之發生者②。把“無故意”作為過失存在的前提。而此后的1980年實施的刑法第十二條明確規定: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已經預見而輕信可以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1997年修訂刑法第十五條以同樣的內容規定了過失犯罪,并沒有直接規定犯罪過失。而在刑法理論上,一致認為犯罪過失是作為犯罪構成的主觀要件的一種罪過形式。犯罪過失作為一種主觀罪過,它應該具有什么樣的內容和構造,同時,如何將注意義務、違法性等相關的一些重要問題聯系統一起來,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注意義務和結果避免義務的問題犯罪過失,按通說,本質在于對注意義務的違反。但關于注意義務的內容,有各種不同的觀點。日本學者**英雄認為,所謂注意義務,從客觀上看,能不能說這種行為是有過失的一個標準;具體的說,為了規避結果,不僅要把必須做些什么作為結果發生的結論加以考慮。這種注意義務就叫做結果回避義務③。也有的學者認為注意義務是結果預見義務④。還有多數學者認為,注意義務包括結果預見義務和結果避免義務⑤。筆-者認為,注意義務是一種主觀的精神上義務,包括認識義務(結果預見義務)和意志義務;結果避免義務是一種客觀的行為上的義務,包括作為義務和不作為義務。所以兩者不能同時包括在過失的注意義務之中,精神義務和行為義務是有本質的不同的。注意義務也不僅是結果預見義務,結果預見義務是一種認識的義務,即要求行為人的在實施一定行為時,應該對可能發生的危害結果有正確的充分的認識;而所謂意志義務則是指,行為人應該在其認識的范圍內對行為加強意志的支配,以履行結果避免義務,防止危害結果的發生。犯罪過失都是對注意義務和結果避免義務的違反。在疏忽大意的過失中,行為人沒有預見結果的發生,首先就違反了認識的義務,進而沒有在意志上加強支配,表現在行為上就是沒有避免結果的發生,違反了結果避免義務;在過于自信的過失中,行為雖然對危害結果發生的可能性有所認識,但這種認識不能說是履行了義務,因為行為人并沒有充分、正確的認識,而是錯誤的估計了危害結果發生的可能性或者錯誤的相信防止危害結果發生的有利條件,從這一點上說這也是違反了認識義務,進而也便在意志上沒有加強,同樣沒有采取行為上的措施防止危害結果的發生,同樣違反了結果避免義務。雖然注意義務是結果避免義務的前提,但是兩者畢竟不是相同的事物,故不宜把它們統一在注意義務之下?;蛘邥J為這樣的細分會太過于復雜和繁瑣,但是,筆-者認為,過失中關于義務的這種構造,有利于對諸多問題的說明。首先,在過失的兩種類型之間,可以形成一種平衡的關系。按照通說,疏忽大意的過失是違反了結果預見義務從而違反了結果避免義務,而過于自信的過失沒有違反結果預見義務只違反結果避免義務,如此看來,過于自信的過失主要是行為義務的違反,而疏忽大意的過失主要是認識義務的違反,這兩者在構造上就產生了不平衡,而在定罪和量刑上,沒有明確規定區分這兩種過失。其次,如前所述,注意義務是主觀的精神義務,結果避免義務是客觀的行為義務,兩者本質不同。日本學者大-塚仁認為,所謂回避犯罪就是不引起犯罪結果的發生,為此要求行為人必須實施法律所要求的一定的作為、不作為。以行為人的內心態度為中心來理解過失時,內心的注意義務就不僅僅是結果預見義務。作為行為人內心的精神作用,有知的方面和情意的方面,在情意方面的要素,是為實施回避結果,所需要的作為,不作為賦予動機的義務①。大-塚教授指出了主觀精神的義務,是值得肯定的。另一位學者野*稔認為,對于過失,應當將作為主觀的要素的過失與作為客觀的要素的過失相區分。將前者作為應當考慮到采取結果回避措施的義務。亦即,使意識處于緊張狀態以采取結果回避措施這種表明內部態度的義務(主觀的態度)②。這兩位學者都把預見結果和賦予動機的意志的義務作為主觀的注意義務,而把在客觀面上的行為義務的結果避免義務作為客觀的注意義務。仍然把結果避免義務放置在注意義務之內。這樣會使不作為犯的對作為義務的違反與過失犯的對注意義務的違反的界限不清。不作為犯是以不作為的形式違反了應作為的結果避免義務,而這也是過失犯,所以,注意義務和作為義務之間界限不清。如果把注意義務和結果避免義務分開,則自然是界限分明的,過失犯罪都是違反了注意義務和結果避免義務,而在過失犯罪中,如果結果避免義務有要求以作為的形式履行的而行為人是以不作為方式違反的則構成了過失的不作為犯。如行為人系一鐵路扳道工,在值班之時,因為過失忘記執行任務,結果發生了重大事故,則行為人本來負有一定的作為義務,但由于過失而沒有注意及避免危害結果的發生,是過失的不作為犯(過失忘卻犯)。這樣,不作為犯與過失犯就可以區分,前者是從行為方式上來說明的,后者則是從主觀罪過方面來說明的。是存在相交的兩個集合。所以,筆-者認為過失中的義務有兩種,首先是主觀精神上的注意義務,其次是客觀行為上的結果避免義務,這并不是注意義務的主客觀兩個方面。對過失的整體的把握,則犯罪過失是由主、客觀兩方面構成的,這在下文詳述。而注意義務不是由主客觀兩方面所構成,因為注意義務并等同于過失。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顏恩超律師,1976年生,浙江寧波人。法學、經濟學雙學士學位。副主任律師,高級合伙人,刑事事務部主任,婚姻家庭事務部主任。 從事法律行業多年,法學理論功底深厚,辦案實踐經驗豐富,熟悉寧波本地司法環境,同時與社會各界有著廣泛的交往和聯系。顏恩超律師具備超強的思維能力、盡心盡責的辦案態度,在多年辦案實踐中形成了自己獨特辦案風格。并深知“金杯銀杯不如百姓口碑”的道理,視“誠信、責任、聲譽”為生命,接待咨詢客觀坦誠,分析案情鞭辟入里,多年來一直深得當事人的信任。 工作作風:認真、負責、扎實、嚴謹,待人熱情誠懇,平易近人,全心全意維護被代理人的合法權益。以“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為執業信條。 辦案特色:顏恩超律師擅長辦理重大、疑難、復雜的各類案件,辦案思路清晰、應變敏捷,善于捕捉證據細節,綜合分析案件事實,法庭辯論攻防兼備,辯護意見有破有立,語言表達言簡意賅、不冗不漏。無論是作為原告方的律師還是作為被告方的律師,均以“當事人權益至上”為原則,全力維護當事人利益,深受廣大當事人及其親友的交口贊譽。 突出優勢:深厚扎實的法律功底,勤勉盡責的工作態度,細致務實的工作作風,靈活創新的工作方法,誠信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民在扭送犯罪嫌疑人過程受傷如何處理
2020-11-12檢察院認為監管場所理意見不當如何處理
2021-02-04交警以車輛違章未處理不予年審年檢合法嗎
2020-12-27商標字體侵權能否要求賠償
2021-01-13合同違約賠償標準最高是多少
2021-01-30改制股份制企業發起人協議書(示范)
2021-03-13老人留下的宅基地算遺產嗎
2021-02-27存單質押孳息處理方式有哪些
2021-02-18地役權是否適用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
2020-11-19工廠為什么簽勞務合同
2021-02-08保險公司的不同形式有哪些
2020-12-30淺析人身保險合同糾紛
2021-01-22人身保險理賠難嗎
2021-01-21包工頭在工地傷亡怎么賠償
2020-12-02什么是投保人和被保險人欺詐
2020-12-05財產保險的損失補償方式有哪些
2021-02-26交強險實施后車禍是如何進行賠付的
2020-12-22保險合同包括哪些形式
2021-01-28為什么會出現保險公司的賠款少于車禍事故實際支..
2021-01-22中國人民保險公司關于印發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海外機構管理暫行規定等四個管理辦法的通知內容是什么
20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