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侵權責任法》產生背景及意義
《侵權責任法》出臺
○《侵權責任法》經過7年起草4次審議,在2009年12月26日,經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且即將于今年的7月1日開始生效。
○《侵權責任法》共12章、92條。
《侵權責任法》出臺的背景
1、法律現狀
2、社會現狀
第一:快與慢的差異;
第二:多與少的矛盾;
3、校園傷害現狀
第一:獨生子女現象導致家庭對未成年子女保護意識增強。同時未成年人自我保護意識也在增強。
第二:學校本身就是事故高發區;
第三:基于以上兩個原因,要保證學校教學工作的順利正常的進行,從而保證學生的健康全面的發展,就涉及到一個辦學風險該如何分擔的問題。
《侵權責任法》的九大亮點
第一次明確規定了精神損害賠償。
確立了同命同價的賠償原則。
對解決長期存在的醫院糾紛有積極意義。
對個人隱私加以保護。
確立了缺陷產品召回制度。
生產銷售缺陷產品進行懲罰性賠償,加重企業社會責任。
加大對未成年人特殊群體的保護。
建筑物倒塌,由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承擔連帶責任。
見義勇為者可以要求受益人予以補償。
二、依法治校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學校普遍進行了法制宣傳教育
(二)何為依法治校
(三)依法治校的內容
1、學校管理者,特別是校長,應建立依法治校觀念。
2、加強法制宣傳教育。
3、正確處理法與國家政策、法與學校規章制度的關系。
學校中的法律關系:
1、與政府是行政法律關系;
2、與教師是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
3、與學生是教育與被教育的關系;
4、與社會是民事責任關系。
三、解讀《侵權責任法》中的“新三條”
第三十八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承擔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
第三十九條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責任。
第四十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以外的人員人身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管理職責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雇傭關系確立的條件
2020-11-28非機動車違章怎么處罰
2021-02-27離婚后 夫妻債務應共同償還
2021-01-26女子分手后生下孩子,男方否應當承擔撫養費
2021-02-24父母如何起訴子女索要贍養費
2021-03-23管轄權異議申請可以郵寄嗎
2021-03-15離婚中的精神損害賠償
2021-02-21遺產20年后歸使用者嗎
2021-02-13簽了競業限制離職后會補償嗎
2020-11-26職工骨折單位能辭退嗎
2021-03-06清潔工是雇傭關系嗎
2021-02-15知識產權代理公司收入如何確認
2021-03-23公司勞務合同應該注意什么
2020-11-28勞務派遣是什么意思
2020-12-08辭職后可否進行勞動糾紛仲裁
2021-02-13交通肇事逃逸后,被保險人哪些請求商業險賠付獲支持
2021-01-27什么是保險合同
2021-03-21倉儲物保險的代位求償權
2021-02-12商業保險和社會保險的差別有哪些
2020-11-20互聯網保險是什么
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