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衛行為必須沒有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否則便是防衛過當。其中的必要限度應以制止不法侵害,保護合法權益所必需為標準。至于是否必需則應通過全面分析案情來判斷。一方面要分析雙方的手段、強度、人員多少與強弱、在現場所處的客觀環境與形勢。防衛手段通常是由現場的客觀環境決定的。防衛人往往只能在現場獲得最順手的工具,不能要求防衛人在現場選擇比較緩和的工具。問題在于如何使用防衛工具即打擊部位與力度。對此,應根據各種客觀情況,判斷防衛人在當時的情況下應否、能否控制防衛強度。另一方面,還要權衡防衛行為所保護的合法權益性質與防衛所損害后果,即所保護的合法權益與所損害的利益之間,不能懸殊過大,不能為了保護微小權利而造成重傷或者死亡。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是超過必要限度的,都是防衛過當,只是“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才是防衛過當。首先,輕微超過必要限度的不成立防衛過當,只有在能夠清楚,容易地認定為超過了必要限度時,才可能屬于防衛過當。其次,造成一般損害的不成立防衛過當,只有造成重大損害的,才可以屬于防衛過當。最后,上述正當防衛的必要限度條件不適用于對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所進行的防衛(無過當防衛)。
刑法理論界曾經就正當防衛必要限度的理解存在爭議:基本適應認為正當防衛的限度由不法侵害的方式、強度、后果等決定,防衛行為與侵害行為相當;客觀需要說著眼在防衛的需要,認為正當防衛應該以制止不法侵害必須的強度為必要限度。前者是一種客觀的立場,而后者是一種主觀的立場。理論界與實務界的通行觀點是折中兩種學說:基本適應說強調防衛效果,是一種事后的判斷,行為人在面臨侵害時很可能難以判斷是否基本適應,一定意義上約束了行為人的防衛意圖:客觀需要說以行為人的當場判斷為據,但是否采取防衛和防衛手段、措施的實施都必須根據防衛的客觀環境為判斷。總體而言,必要限度掌握,應當考察防衛利益的性質、侵害行為的性質與嚴重程度、可以遭受損害的程度,綜合判斷防衛行為能否制止不法侵害。
防衛過當不能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是正當防衛的五個條件之一,也是一個在司法實踐存在疑難問題較多、較難把握的條件。所謂必要限度,應該是防衛行為與不法侵害行為之間,在性質、強度、手段和后果上基本相適應(不是完全相同),足以有效地制止不法侵主所必要的限度。認定正當防衛是否明顯超過認定必要限度,認定正當防衛是否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應堅持以下標準:第一,從保護的合法權益的性質判斷是否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防衛者為了保護重大合法權益,在緊急情況下,采取必要的于段和強度,將不法侵害者殺死或其失去侵害能力,不能認定防衛者超過了必要限度。第二,從不法侵害的強度判斷正當防衛是否超過了必要限度。不法侵害的強度是造成不侵害結果的手段、所使用的工具等綜合因素。第三,從不法侵害的緩急判斷正當防衛是否明顯超過必要限度。不法侵害緩急是指不法侵害緊迫性,以及由此造成合法權益遭受到不法侵害的危險程度。在正當防衛中,雖然防衛人明顯地超過了必要限度,但并未造成重大損害或者雖然造成了重大損害,但不是因明顯超過必要跟度所致,防衛人的行為都是正當防衛。只有防衛人的防衛行為即明顯超過必要限度并造成重大損害時,才屬于防衛過當。對于防衛過當,我國刑法規定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四、無過當防衛的情形和條件
鑒于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的嚴重社會危害性,為了更好地保的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刑法第20條第3款規定了無過當防衛。即對正在進行兇、殺人、搶劫、****、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不屬于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無過當防衛的條件,除了要求不法侵害正在進行,防衛人有防衛意識,針對不法侵害者本人進行防衛外,更重要的條件是,對正在進行行兇、殺人、搶劫、****、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進行防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臨時股東大會通過的決議是否有效
2021-02-12交通事故賠償強制執行期限
2020-11-09離婚后女兒歸我,可以不讓男方看望嗎
2021-03-20打官司贏了訴訟費怎么退呢
2020-11-22房屋抵押給擔保公司后能否買賣
2021-01-15房產抵押有相關的合同嗎
2020-12-03福利房和集資房有什么不同
2021-03-08主體工程勞務部分是否可以分包
2021-01-20人事外包與勞務派遣有什么區別
2020-12-132020疫情期間裁員怎么賠償
2021-03-22如何申請勞動爭議仲裁的調解
2020-11-17建筑工程保險的適用范圍
2021-01-31應收分保準備金與有關原保險合同能否相互抵消
2020-11-29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可直接向保險公司求償
2020-12-05游客死于“高原反應”保險拒賠
2020-12-21企業財產保險保費率是多少
2020-12-23車禍受傷保險公司賠多少錢
2020-12-21交通事故認定書可以作為保險理賠的依據嗎
2020-11-29保險理賠需要哪些流程,保險理賠的原則有哪些
2020-12-05固定資產火災保險事務處理規則
202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