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審程序與第一審程序的區別
第一審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對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自訴人提起自訴的案件進行初次審判時應當遵循的方式,方法。?作為兩個獨立的不同審級的審理程序,除了審級不同以外,第二審程序和第一審程序還有許多不同點:
(1)引起審理程序發生的原因不同。
第二審程序基于當事人行使上訴權而發生,而第一審程序是基于原告行使起訴權而發生。
(2)引起審理程序發生的訴訟主體不同。
一審中的原、被告地位是固定的,有資格限制,提起訴訟并引起第一審程序的原告,即是行政對方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而二審中當事人的訴訟地位并不固定,沒有資格限制,原審中的原告、被告、第三人,既可以充當上訴人、也可以充當被上訴人。
(3)審查對象和范圍不同。
一審法院審查的對象是被告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僅對所爭議的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和相關的行政法律關系進行審查;而二審法院審查的范圍除此以外,其直接審查對象還包括一審裁判是否正確,即二審程序中的審查是對具體行政行為和一審裁判的雙重性審查。
(4)審理方式不同。
一審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一律實行開庭審理,包括公開和不公開開庭審理;二審中,人民法院除應采取開庭審理方式外,認為事實清楚的,可以實行書面審理。
(5)裁判方式不同。
一審判決針對具體行政行為的質量,可以作出維持判決、駁回訴訟請求判決、撤銷判決、確認判決、限期履行法定職責和變更判決等;二審判決則限于維持原判、依法改判兩種,并可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法院重審。
(6)審理期限不同。
《行政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應當在收到上訴狀起兩個月內作出終審判決。這就是說,二審的審理期限比一審期限少1個月。
(7)性質不同。
歸根到底,由于審判依據和審判任務的不同,兩者在性質上有區別:人民法院第一審程序的審判依據是對行政案件的一審管轄權,其性質是對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的審查;人民法院第二審程序的審判依據是上一級人民法院對下一級人民法院的審判監督權,其性質是對第一審裁判合法性的審查,是將行政機關與行政相對方的特定爭議最終予以解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虛假鑒定被查出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2021-01-29跟老公做財產公證有效嗎
2021-03-09煤礦事故頻發,煤礦安全如何保障
2021-02-22公司法和企業法有什么區別
2021-02-06質押物不足以清償財產怎么辦
2021-01-05釣魚執法是否具有合法性
2020-11-12父母干涉子女人身自由犯法嗎
2021-03-06無故毆打他人如何處罰
2021-01-13離婚后可以終止探視小孩嗎
2021-01-04房屋抵押給擔保公司后能否買賣
2021-01-15刑事速裁程序能否上訴
2021-01-03土地糾紛派出所能管嗎
2021-01-01房屋轉讓居間協議范本
2021-03-18單位終止合同提前多久
2020-12-10公司加班是否可以提出解除合同
2020-12-24實習期完還有試用期合法嗎
2021-02-04人壽保險理賠時間是多久
2020-11-09是否要購買強制保險
2021-02-08荒山開發承包合同
2021-03-22農村宅基地轉讓條件及糾紛有哪些
20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