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名為“死刑復核程序的程序設計和實踐運作”的研討會上,包括中國法學會訴訟法學研究會會長陳*中、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陳*華和陳*良、中國人民大學訴訟制度與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陳*東在內的國內刑法學界眾多知名專家悉數出席。針對最高法院收回死刑復核權后如何操作,從而真正實現“從慎殺到少殺”的問題,專家呼吁:最高人民法院應該抓住死刑復核權收回這一寶貴機會,帶動刑事一審、二審程序的變革,長期困擾中國刑事司法實務的積弊將有可能得到化解。
死刑復核案件要不要開庭
來自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官說,死刑復核程序存在著許多值得研究、必須明晰的問題。首先,死刑復核程序到底是什么性質的程序?它到底是訴訟程序還是內部復核程序?最高院目前正在進行研究。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陳*華認為,目前運作的死刑復核程序不是訴訟程序,是下級法院的上報審理,是典型的行政審核程序。雖然最高院會提審被告人,但因為檢察官、律師都不參與,只是一個內部審核而已,這種方式不能體現對被告人的保護。只要不開庭,就沒有辯護空間;檢察官不能參與,也就無從發揮法律監督的作用。目前,往往是只靠閱卷來發現證據中的問題,但是只靠閱卷的方式,難以發現錯誤。同時,采用行政審核的方式,與現代司法理念格格不入,公開性、透明度都沒有,無法使老百姓信服。
中國法學會訴訟法學研究會會長、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陳*中說,現有的死刑復核程序是一種內部書面審查核準程序,不詢問被告,辯護律師不參加,帶有濃厚的行政色彩。因此法學界目前的共識是呼吁這一程序要訴訟化,最高院收回死刑復核權后應該進行完善,至少應該容許辯護人參加,面對面地向最高院發表辯護意見,提交辯護意見書。
陳*中和陳*華的觀點得到了與會專家的贊同。可是,是否所有的死刑復核案件都要開庭,則引起了專家們的討論。
陳*華認為,所有的案件都開庭不太現實,案件是否開庭,應由被告人、辯護人和控訴人選擇,只要有一方要求,就要開庭。這就意味著,當事人對死刑復核程序具有主體性的地位,具有一定的程序選擇權。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陳*良提出,死刑復核的開庭審理不一定是全面審理,應當集中在死刑案件的法律適用上,進行有針對性的重點審理。
美國死刑復核程序可長達30多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2020年新土地管理法中區片綜合地價是指什么
2021-02-23行政拘留后還會賠償對方錢嗎
2020-11-2534歲扶貧干部殉職可以認定為工傷嗎
2021-02-12招用童工要承擔什么責任怎么劃分
2021-02-28后續治療費訴訟時效怎么算起
2020-12-11小公司股權分配有什么規定是什么
2021-03-02公司分立是否可以分割土地
2021-01-12公司股份是否應當作為婚前財產進行分割?
2021-02-03交通事故中被起訴的對象是誰
2020-11-14設立普通合伙企業應當具備什么條件
2020-12-06涉外民事訴訟中的涉外因素是指什么
2021-01-20遺產的范圍有哪幾種
2020-12-09強制執行有哪些性質
2021-02-08什么是建筑物區分所有權法
2021-01-07勞務合同和正式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1-01-30法律對重復投保的賠付金額是怎樣規定的
2020-12-17旅游費含保險受傷有沒有理賠
2021-03-25學生在校意外受傷保險理賠嗎
2020-12-23保險合同成立后哪種人可以憑自己的意愿解除保險合同
2020-11-28什么是兼業保險代理人
202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