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來看看什么是審判監督程序?審判監督程序是指有監督權的機關或組織,或者當事人認為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確有錯誤,發動或申請再審,由人民法院對案件進行再審的程序。民法院對已經審結的案件發現確有錯誤的,依其審判監督職能,有權對案件提起再審,根據《行政訴訟法》與《最高法院解釋》的規定,關于審判監督程序提起的條件是:
(1):提起審判監督程序的主體必須適格。
①:本法院提起再審。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違反法律,法規規定認為需要再審的,應當提交審判委員會決定是否再審。
②:最高人民法院或上級人民法院提起再審。最高人民法院是國家最高審判機關。依照《憲法》和《人民法院組織法》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有權提審或者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
③:人民檢察院抗訴引起再審。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抗訴的案件,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此外,當事人申請是再審案件的來源,雖然不能直接引起審判監督程序,但申請再審是當事人行使訴訟權的具體活動。不僅是當事人獲得公正司法裁判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人民法院發現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錯誤的重要途徑之一。所以,人民法院應當充分重視。根據《最高法院解釋》的相關規定,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后2年內提出。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賠償調解書,提出證據證明調解違反自愿原則或者調解協議的內容違反法律規定的,可以在2年內申請再審。人民法院接到當事人的再審申請后,經審查,符合再審條件的,應當立案并及時通知各方當事人;不符合再審條件的,予以駁回。另外,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向原審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但不停止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的執行。
(2):提起審判監督程序必須具備法定理由。《行政訴訟法》規定,只有發現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違反法律,法規規定,才能引起審判監督程序。根據《最高法院解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于“違反法律、法規規定”:
①:原判決、裁定認定的事實主要證據不定。
②: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法規確有錯誤。
③: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裁判。
④:其他違反法律、法規的情形。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您整理的關于審判監督程序提起的條件是什么的相關情況,總結就是提起審判監督程序除了主體必須適格,提起審判監督程序還必須具備法定理由。人民法院是對已經審結的案件發現確有錯誤的,依其審判監督職能,并有權對案件提起再審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看了這篇介紹,您還有疑惑,也歡迎向我們的在線律師提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企業破產法司法解釋三有什么內容
2020-11-28妻子起訴要回購房款
2021-03-19情侶分手賠償協議有法律效應嗎
2021-02-18婚外情取證注意事項
2020-11-24炒地皮非法倒賣土地會受法律制裁嗎
2021-01-01土地可以進行抵押嗎
2020-12-16勞動合同可以代簽嗎
2020-11-17勞動監督與監督檢查的區別是什么,勞動監察大隊的職責有哪些
2021-02-27工作未滿兩年被裁員怎么補償
2021-03-20保險合同怎樣生效?
2020-12-13人身保險合同理賠起訴狀怎么寫
2021-03-11人身意外保險理賠流程有哪些
2021-03-12保險合同終止多久可以復效
2020-12-26煤礦建筑安裝工程承包合同的格式是怎樣的
2020-11-20林地承包經營權可以繼承嗎
2021-02-16承包集體林地遇拆遷補償款歸誰?
2020-11-19影響土地流轉價格的原因在哪里
2020-11-22宿州拆遷宅基地怎么補償
2020-12-04房屋拆遷的補償方式
2020-12-31怎樣對抗強制性非法拆遷
202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