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賠償范圍,在現行《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九條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三十八條有相關規定。
具體法律、司法解釋規定如下:
《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九條規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三十八條規定:被害人因人身權利受到犯罪侵犯或者財物被犯罪分子毀壞而遭受物質損失的,有權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因受到犯罪侵犯,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或者單獨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賠償精神損失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由上述法律、司法解釋可知,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賠償范圍被限定為被害人因人身權利受到犯罪侵犯或者財物被犯罪分子毀壞而遭受的“物質損失”,精神損害被明確排除在賠償范圍之外。
物質損失表現為被害人由于財產或人身損害而受到的經濟損失,具有財產的內容,可以通過財產表現出來。并且,只有犯罪行為與物質損失之間存在直接因果關系時,被告人才需要對該損失負責。
從物質損失的發生時間來講,可分為現實損失和必然損失兩種。現實損失是被告人實施犯罪行為的同時給被害人造成的物質損失,犯罪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具有一致性,如財產被損壞、滅失等。必然損失是指被告人犯罪行為發生后,必然給被害人造成的物質損失,時間上表現為犯罪行為在前,物質損害在后,這種損失是通常情況下能夠得到的物質利益,如合法的銀行利息、誤工工資、獎金、營運收入等,這些都是“對將來所造成的必然損失”。被告人不對犯罪時沒有出現、主觀上又無法確切知道犯罪后是否出現的可能的(或然)間接損失進行賠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全款買二套房有什么規定
2020-11-14出租車撿到手機不給怎么辦
2021-03-11怎樣才能知道工傷認定有沒有上報
2020-12-27股東代表訴訟中以誰的名義提訴訟
2020-12-01商標注冊中共同申請的代表人應如何確定
2021-02-02原產地標記注冊流程是什么
2021-03-09投保人的保單可以抵押債務嗎
2021-01-21全責交通事故保全期限
2021-03-01吸毒被拘留之后還可以開具無犯罪記錄證明嗎
2021-01-14治安拘留家屬能探望嗎
2021-03-14法定贍養費的給付內容
2021-03-13房產抵押給個人還能查封嗎
2021-02-23商業銀行到境外借款是否需要批準
2021-01-08學生牙齒跌斷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15勞動爭議調解書可以再要競業限制金嗎
2021-01-16勞務派遣是什么意思
2020-12-08人壽保險合同生效后還能變更嗎
2020-11-29建筑工程保險的被保險人
2020-12-13家庭自用汽車損失保險合同上市怎樣的
2021-01-28也談無證駕駛造成的交通事故是否屬強制保險范圍
2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