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有錯
大家都知道,在審理案件前,某些情況下,我們是可以要求相關人員進行回避的。但是我國對于申請回避是有一定的規定的。那么,開庭后申請回避是否也可以呢?申請回避的具體條件又有哪些呢?今天,律霸網小編就來給大家具體的說一說,希望小編整理的知識可以為大家答疑解惑。
一、開庭后申請回避是否也可以呢
《民事訴訟法》第46條“當事人提出回避申請,應當說明理由埋在案件開庭審理時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開始審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
所以開庭后申請回避是可以的。
二、申請回避
指案件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認為有關人員具有法定回避理由而向公安司法機關提出申請,要求他們回避。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定,偵查、檢察、審判人員,以及書記員、鑒定人、翻譯人員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應自行回避:
①是本案的當事人或當事人的近親屬。
②本人或本人的近親屬與本案有利害關系。
③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或附帶民事訴訟當事人的代理人。
④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未自行回避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申請他們回避。司法人員未自行回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未申請回避時,司法機關有權決定其回避。偵查人員在回避的決定作出前,不能停止對案件的偵查。當事人在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判過程中,均可申請回避,如回避的申請被駁回,可申請復議一次。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對回避也有專門規定。關于審判人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自行回避和當事人申請回避的理由,和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基本相同。當事人申請回避應當說明理由。被申請回避的人員在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決定前,應暫停參與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的緊急措施除外。法院應在回避申請提出的3日內,以口頭或書面形式作出決定。申請人對決定不服的,可在接到決定時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被申請回避的人員不停止參與本案的工作。法院應在3日內作出復議決定,并通知復議申請人。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申請回避”的相關法律知識。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開庭后申請回避是可以的。如果大家還有其它需要了解的法律知識,律霸網也提供在線法律知識咨詢,歡迎大家進行法律知識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買二手房貸款不通過算違約嗎
2021-01-23與精神病人結婚,其婚姻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2021-01-16破產和解和破產重整有什么異同
2021-03-17扣押勞動者工資作為保證金的勞動合同無效
2021-03-18行使探望權有什么原則,如何行使探望權
2020-11-29交通事故索賠訣竅:尋找最佳法院
2021-02-03離婚案件中申請查封、凍結、保全夫妻共同財產要不要提供擔保
2021-03-22商業銀行破產給賠付嗎
2021-01-08企業破產職工如何安置和補償
2021-03-23購房要注意的知識有哪些
2021-01-13航班延誤險怎么賠償,如何申請
2020-11-29人身保險適用補償原則應該如何運用
2020-12-12按保險合同當事人訂立保險合同的真實意思對合同條款所作的解釋的原則是什么
2020-11-22代簽商業三者險投保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2020-12-09無證駕駛肇事保險公司是否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2021-03-03投保人在投保時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22保險法充分保護投保人利益的規定有哪些
2020-12-27精神病人自殺,保險公司應否需要理賠
2020-12-19保險代理合同書
2020-12-04人壽保險的基本概念和原則
20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