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公訴人申請回避由誰決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十九條規定: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察人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要求他們回避:
(一)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
(四)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
刑事訴訟法規定: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的回避,應當分別由院長、檢察長、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院長的回避,由本院審判委員會決定;檢察長和公安機關負責人的回避,由同級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決定;關于回避決定作出以前所取得的證據和進行的訴訟行為是否有效的問題,根據公安機關的有關規定和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司法解釋,對符合《刑事訴訟法》第28條或者第29條規定的情形之一而回避的偵查人員、檢察人員在回避決定作出以前所取得的證據和進行的訴訟行為,可以由作出決定的公安機關負責人、檢察長或者檢察委員會根據案件具體情況決定其是否有效。
在法庭審判中,如果當事人申請公訴人回避由檢察長決定的。
刑事訴訟中的回避,是指司法人員因與案件或案件當事人具有某種利害關系或其他特殊關系,可能影響刑事案件的公正審理,而不得參加對該案進行的訴訟活動的一項訴訟制度。人民法院審判人員的回避,旨在確保法官、陪審員在訴訟中保持中立無偏的地位,使當事人受到公正的對待,尤其獲得公正審判的機會。
《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第三百九十四條規定:“人民檢察院在審判活動監督中,如果發現人民法院或者審判人員審理案件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應當向人民法院提出糾正意見”。“出席法庭的檢察人員發現法庭審判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應當在休庭后及時向本院檢察長報告”。“人民檢察院對違反程序的庭審活動提出糾正意見,應當由人民檢察院在庭審后提出”。據此,出庭支持公訴的公訴人對于法庭組成人員違反回避規定的,在現有的法律制度框架內,只能在休庭后向本院檢察長報告,由人民檢察院在庭審后提出糾正意見,而不得在庭審中申請審判人員回避。
以上就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對公訴人申請回避由誰決定相關內容,如果要申請公訴人員回避的,是需要由人民檢察院的檢察長來決定的,滿足回避條件的,應當回避。要是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不妨向我們律霸網的律師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河道整治拆遷的實施主體是誰
2021-03-12政府征地老百姓不同意怎么辦
2021-02-22專利被駁回復審的官費是多少錢
2021-02-03支票背書不連續有沒有法律效力
2021-02-20什么是申請回避
2021-02-21保管人要履行的保管義務是什么
2020-12-25如何申請財產保全
2020-12-05提前終止勞動合同
2021-02-21勞動關系轉移手續
2020-12-28女職工孕期能不能被辭退?
2020-11-10飛機延誤酒店怎么處理,飛機延誤無法按時入住酒店怎么辦
2021-01-16試析保險合同中的幾對基本概念是什么
2021-03-22旅行保險怎么買
2020-12-21公司裁人是按照交的保險賠償嗎
2020-12-23保險詐騙犯罪的具體行為方式有哪些
2021-02-16駕駛沒保險的車出事故怎么辦
2021-02-15出口產品責任保險的費率厘訂原則是什么
2021-02-16關于印發關于規范保險公司章程的意見的通知內容是什么
2021-02-03保險公估人定義
2021-02-27違反建設工程的承包合同要承擔哪些責任
2021-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