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申請回避權濫用怎么應對
當事人申請回避權,是我國《民事訴訟法》四十六條規定的一項重要的訴訟權利,當事人行使該項權利時,必須嚴格依照法律的規定進行,但在審判實踐中,筆者發現,當事人濫用該項權利的現象時有發生,尤其,申請審判人員回避時更為嚴重,這種現象應引起重視。
當事人申請回避時,申請回避的對象,主要包括審判人員、人民陪審員、書記員、翻譯人員、司法鑒定人員、勘驗人員等,對審判人員申請回避時,除適用我國《民事訴訟法》外,還應嚴格依照2000年1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判人員嚴格執行回避制度的若干規定》的規定進行。但實踐中,有些當事人為規避法律,達到拖延訴訟的目的,在法院確定合議庭或獨任審判員,通知其參加訴訟時,惡意濫用申請回避權。主要表現;一是故意編造對方當事人與該案審判人員有親戚、朋友、同學、老鄉、戰友等某種利害關系而申請回避;二是不向承辦法官或合議庭組成人員申請回避,而是,向人大、政法委、上級法院、院領導或有關信訪部門,寫反映材料,憑空編造審判人員與對方當事人有某種利害關系,要求上級有關部門或院領導查處,并申請回避;三是在送達起訴狀副本、應訴通知書、開庭傳票等法律文書后,不申請回避而是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四是無正當理由既不申請某個審判人員或審判庭回避,而是申請整個法院回避。
實踐中,為平息當事人對法院或法官的合理懷疑,減少當事人涉訴上訪,通常做法是,只要當事人有上述情形反映,既不審查其申請回避的理由是否正當,承辦人或合議庭便主動退出,不愿審理此案,有時院領導也出面做工作,讓承辦人主動回避,不是更換承辦人,就是更換合議庭,甚至,整個法院主動回避,申請上級法院指定管轄,這種做法,固然能消除一方當事人對法院的對立情緒,卻以損害另一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為代價,不僅不利于平等保護當事人的訴訟權利,而且破壞了法律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因此,筆者建議,對當事人申請審判人員回避時,應嚴格依照法律規定和最高法院的有關規定進行審查,該回避的回避,凡不符合回避條件的,應予以駁回,以體現法律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您帶來的關于“回避”的相關法律知識的講解,大家可以仔細閱讀本文,并結合自己的實際,做出明智的決定與處理,小編的解答希望能幫助到您。如果您還有什么其他法律問題需要咨詢,可以聯系我們律霸網平臺的專業律師,為您提供優質的法律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不服勞動仲裁什么時候可以起訴
2021-02-16建立農村水污染受害者社會救助機制
2020-12-04商業用地更改成居民住宅用地國家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21毒糖果致男童死亡投毒者應承擔何種刑責
2021-03-18房產抵押貸款辦理條件有什么
2021-02-19經濟適用房抵押擔保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6房地產評估的原則
2020-11-30調崗降薪合理嗎?
2021-01-26勞務合同為什么不屬于勞動關系
2020-12-02同一時間段能否成立不同勞動關系
2021-01-17團體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合同條款
2021-03-24企業內部承包合同會不會受勞動法調整呢
2020-12-09土地轉讓合同書怎么寫
2021-01-24拆遷補償案件有無時效
2021-01-27公租房拆遷的補償方式都有哪些
2021-03-01滕州市鎮上拆遷宅基地怎么補償
2020-11-29承租人是否有權分割拆遷補償款
2020-12-07沒有房產證可以進行拆遷嗎
2021-02-09為什么拆遷中找關系有時候反而弄巧成拙?
2021-01-01產權置換是什么意思
202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