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避制度的價值
回避制度是現代各國立法中普遍確立的一項訴訟制度,早在古羅馬,“自然正義”就有了“任何人不得在涉及自己的案件中擔任法官”,這既是裁判者應該遵守的一條道德戒律,也是人們在構建這一法律程序時所應考慮的因素。刑事訴訟中的回避制度不僅僅是衡量程序爭議的標準,其存在更具有一系列重要價值;其不僅僅符合訴訟機制本身的要求,也是訴訟雙方趨利避害心理所做的理性分析與妥協的結果;由于每個人都存在人格缺陷,刑事訴訟中回避制度的設置在維護偵查人員、檢察人員和審判人員中立的同時也是為他們規避價值沖突提供了合理的路徑;最后也是更重要的是回避制度不僅是為了實現刑事訴訟中各方當事人的真正平等,更是維護司法公正的需要。
二、回避制度的主體對象及存在的問題
(一)回避制度的主體
回避的主體,又稱回避的適用范圍,是指在法定情形下,不允許介入或者應當退出有關訴訟程序的人員。《刑事訴訟法》第三章規定了適用回避的人員,《回避規定》也對回避的適用范圍作了較為詳細的規定。依照刑事訴訟法第28條,回避主體包括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第31條還列出了書記員、翻譯人員和鑒定人。《回避規定》就除檢察人員、偵查人員以外人員的回避,作了特別規定。
(二)刑事訴訟回避主體規定存在的問題
1、未對審判委員會委員的回避問題作出明確有效的規定設立回避制度旨在從審判主體中立性的層面確保審判的公正性,審判中立性更為注重訴訟程序結構內部來確保案件的公正審理,也即法官應當與案件本身以及當事人雙方及訴訟代理人無關聯而保持中立的訴訟地位,也就是雙方當事人保持同等的訴訟距離。從這種意義上說,審委會委員在必要的情況下予以回避,排除偏見,有利于保證訴訟的公正性。我國依據刑事訴訟法和《回避規定》沒有對審判委員會人員的回避問題作出明確的規定,導致在實踐中,審判委員會委員不回避的情形屢見不鮮,大大減低了回避制度本身的價值。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申請法律援助的流程
2020-12-10國有獨資企業不設董事會可以嗎
2021-02-05開遠光燈出車禍誰負責
2020-12-19最高法關于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問題的規定
2021-02-16個人信用破產能出國嗎
2021-02-10提存后發生怎樣的效力
2021-01-17什么情況會引發房屋中介糾紛
2021-01-17繳納住房公積金是不是單位的職責
2020-12-19勞務派遣工合同期滿是否解聘
2020-12-21疫情期間工資怎么發
2021-03-11干15天辭職有工資嗎
2020-11-12人身意外險可以抵扣嗎
2021-01-05人身保險投保方擁有怎樣的權利
2021-01-28保險合同糾紛案例
2021-01-11把人撞傷理賠后不服怎么辦
2020-11-18哪些事故三責險要理賠
2021-03-17土地承包的經營權可以轉包嗎
2020-12-10糧補是歸土地所有者還是土地承包經營者呢
2020-12-14法律是如何規定土地出讓金的
2021-01-05閑置土地可以進行轉讓嗎
20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