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保方式約定不明如何認定
如果當事人對于保證期間未作約定的,適用6個月的法定保證期間。保證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早于或者等于主債務履行期限的,視為沒有約定,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保證合同約定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直至主債務本息還清時為止等類似內容的,視為約定不明,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二年。
【案例簡介】
劉某向張某借款10萬元,借款期限為一年。由崔某為該借款提供擔保,張某并給劉某出具借條一張,載明:借劉某現金10萬元。擔保人劉某條上簽字并注明“同意擔保,到期不還款由我負責還款”。借款到期后,張某要求劉某還款,劉某以資金周轉緊張為由遲遲未還,擔保人崔某也未發行擔保責任。
【相關法規】
1.約定保證期間能否早于或等于主債務履行期。
2.根據《擔保法》第二十五條,二十六條規定,如果當事人對于保證期間未作約定的,適用6個月的法定保證期間。
3.擔保法解釋三十二條,保證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早于或者等于主債務履行期限的,視為沒有約定,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保證合同約定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直至主債務本息還清時為止等類似內容的,視為約定不明,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二年。
保證期間約定不明的處理。在我國,除約定保證期間外,法律還認可法定保證期間的存在。根據《擔保法》及《擔保法司法解釋》的規定,法定保證期間系對約定保證期間的補充,主要適用以下三種情況:一是在當事人沒有約定保證期間情形,適用6個月的法定保證期間;二是在約定保證期間無效情形,同樣適用6個月的法定保證期間;三是在保證期間約定不明情形,適用兩年的保證期間。
(1)正確理解“約定不明”的含義。實踐中,經常出現當事人約定保證責任至主合同項下的債務本息全部還清為止的情況。這在商業銀行制定的標準借款擔保合同文本中最常見。對于該情形,一方面,保證合同實際上是對保證期間作出了約定,只是沒有明確具體的時間;另一方面,從當事人的意思表示推斷,當事人均愿意接受長期的保證期間,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證債權實現。因此,如果將上述情形認定為沒有約定保證期間,從而適用6個月的法定保證期間,明顯有違當事人意思自治,而且對債權人不公平。《擔保法司法解釋》由此將保證期間推定為2年。因此,司法實踐中應當注意的是,《擔保法司法解釋》對于何謂“約定不明”是有明確限制的只有從當事人的意思表示中能推斷出保證人有承受較長期間限制的意思時,才視為“約定不明”,從而適用2年的保證期間。
(2)正確區分“沒有約定”和“約定不明”,約定無效情形。
沒有約定適用6個月的法定保證期間;約定不明適用2年的保證期間;約定保證期間無效同樣適用6個月的法定保證期間。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案件的追究時效
2020-11-11有限合伙持有的股票能否質押
2021-01-07彩禮算是婚前財產還是婚后財產
2021-02-21辦理房產證有時間期限嗎
2021-02-25北京房產糾紛律師:北京市房地產抵押登記辦理程序
2021-01-14裝修事故免責合同是否能夠免責
2020-11-09顧客在超市停車場摔倒誰負責
2020-12-06別墅地皮可買賣建房嗎
2021-01-15投資商業地產需謹慎,從五大注意中學如何保護自己
2021-03-07圓珠筆簽訂勞動合同有效嗎
2021-02-18離職工傷員工的后續治療費誰付
2021-03-22勞動調解書有錯別字還有效嗎
2020-11-18校方責任險賠付比例
2021-03-01車險理賠技巧
2021-03-08保險合同變更的效力是怎么樣的
2020-12-19人身保險一年需要交納多少錢
2021-02-19人身保險種類有哪些
2021-01-12保險合同的概念和特點是什么
2021-01-01違反保險法關于保險業務規則有哪些
2020-12-02土地轉讓的稅費都包括什么
202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