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保方式約定不明如何認定
如果當事人對于保證期間未作約定的,適用6個月的法定保證期間。保證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早于或者等于主債務履行期限的,視為沒有約定,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保證合同約定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直至主債務本息還清時為止等類似內容的,視為約定不明,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二年。
【案例簡介】
劉某向張某借款10萬元,借款期限為一年。由崔某為該借款提供擔保,張某并給劉某出具借條一張,載明:借劉某現金10萬元。擔保人劉某條上簽字并注明“同意擔保,到期不還款由我負責還款”。借款到期后,張某要求劉某還款,劉某以資金周轉緊張為由遲遲未還,擔保人崔某也未發行擔保責任。
【相關法規】
1.約定保證期間能否早于或等于主債務履行期。
2.根據《擔保法》第二十五條,二十六條規定,如果當事人對于保證期間未作約定的,適用6個月的法定保證期間。
3.擔保法解釋三十二條,保證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早于或者等于主債務履行期限的,視為沒有約定,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保證合同約定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直至主債務本息還清時為止等類似內容的,視為約定不明,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二年。
保證期間約定不明的處理。在我國,除約定保證期間外,法律還認可法定保證期間的存在。根據《擔保法》及《擔保法司法解釋》的規定,法定保證期間系對約定保證期間的補充,主要適用以下三種情況:一是在當事人沒有約定保證期間情形,適用6個月的法定保證期間;二是在約定保證期間無效情形,同樣適用6個月的法定保證期間;三是在保證期間約定不明情形,適用兩年的保證期間。
(1)正確理解“約定不明”的含義。實踐中,經常出現當事人約定保證責任至主合同項下的債務本息全部還清為止的情況。這在商業銀行制定的標準借款擔保合同文本中最常見。對于該情形,一方面,保證合同實際上是對保證期間作出了約定,只是沒有明確具體的時間;另一方面,從當事人的意思表示推斷,當事人均愿意接受長期的保證期間,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證債權實現。因此,如果將上述情形認定為沒有約定保證期間,從而適用6個月的法定保證期間,明顯有違當事人意思自治,而且對債權人不公平。《擔保法司法解釋》由此將保證期間推定為2年。因此,司法實踐中應當注意的是,《擔保法司法解釋》對于何謂“約定不明”是有明確限制的只有從當事人的意思表示中能推斷出保證人有承受較長期間限制的意思時,才視為“約定不明”,從而適用2年的保證期間。
(2)正確區分“沒有約定”和“約定不明”,約定無效情形。
沒有約定適用6個月的法定保證期間;約定不明適用2年的保證期間;約定保證期間無效同樣適用6個月的法定保證期間。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如何打醫療事故官司
2021-01-17開具政審證明和無犯罪記錄證明需要哪些手續和材料
2021-01-19辦口罩廠需要哪些資質
2021-02-03股東會決議代簽可以嗎
2020-12-08行政處罰停產停業多長時間
2020-11-14離婚時的小孩撫養權怎么判
2020-12-26執行異議司法解釋
2021-01-13債權人申請債務人破產申請書應該包含哪些內容
2021-02-17民間借貸房屋抵押過戶犯法嗎
2020-12-09就業協議的有效期限怎么算
2021-03-16個人財產如何繼承給孩子
2020-11-17婚內協議書需要公證嗎
2021-03-05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監事會對什么事項進行監督
2021-01-19未成年打賞主播可以報警嗎
2021-01-14遼寧省勞動合同規定期限
2021-03-23實習期協議書范本
2021-01-05外包的意義
2020-12-16什么是勞動爭議仲裁管轄
2020-11-25數據倉庫的相關知識有哪些
2020-12-022020年人身保險金能否作為遺產繼承
20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