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法定解除后怎么處理
《合同法》第97條規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請求恢復原狀或者采取其他補救措施,并有權要求賠償損失。該條規定,確立了合同解除的兩方面效力:一是向將來發生效力,即終止履行;二是合同解除可以產生溯及力(即引起恢復原狀的法律后果)。學者認為,非繼續性合同的解除原則上有溯及力,繼續性合同的解除原則上無溯及力。
二、合同解除后的損害賠償范圍可以采用哪些方式:
1、協議解除合同的,當事人在協議中免除了對方損害賠償責任的,協議生效后,不得再請求賠償。
2、因不可抗力解除合同,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在不可抗力發生后,應當采取補救措施減少損失擴大而沒有采取的,應對擴大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
3、解除只向將來發生效力的,違約方應當賠償另一方因違反合同受到的損失;解除溯及既往的,違約方應當支付受害方因訂立合同、準備履行合同和因恢復原狀而支出的費用。
4、損害賠償額應當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
三、合同解除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合同解除一般只適用于單方違約的情形,在雙方違約的情形下則比較復雜,要看哪一方的違約是根本違約,解除權的行使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2、從自我保護意義來講,并不是只要對方違約就要解除合同,而要判斷這種違約是不是根本違約,是否不采取解除措施就可能避勉給自己造成更大的損失。也就是說,合同解除權的行使要符合正當目的。
3、從交易成本角度來分析,合同解除意味著交易失敗,一方違約就解除合同,將給市場交易帶來沉重的交易成本,并給市場交易秩序和安全帶來沖擊和破壞。
4、一般來說,合同的目的是與合同的主要義務聯系在一起的,違反主要義務將使合同目的難以達到,而單純違反依誠實信用原則所產生的附隨義務,一般不會導致合同目的喪失,不能據此解除合同。
合同雙方在履行的過程中,一旦符合我國法律規定解除合同條件時,合同的受害方可以合法的解除這類合同。解除前,應與這類案件的合同當事人進行協商,協商不成的可以向當地的人民法院進行訴訟辦理,解除合同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合同解除權的訴訟時效怎么算
合同解除的程序
合同解除權的行使方式有幾種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辱罵法官要判幾年刑
2021-01-27如何正確適用財產保全措施
2021-02-08AA制夫妻婚內財產協議注意事項
2020-12-20房屋贈與子女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20逼婚是否侵犯婚姻自由
2020-11-11冒領低保金多少付刑事責任
2021-02-10可以注銷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的情形
2021-02-24合同詐騙罪概念是什么
2021-02-26老人超市摔倒應該誰負責
2021-03-24結合《侵權責任法》分析校園侵權責任的承擔
2020-11-09房產贈與給侄兒要被上稅嗎
2021-02-15待崗要待多久解除合同
2020-11-23競業限制是否對所有員工都適用
2020-11-10兒童意外險限額是多少
2020-11-21旅游意外保險的保障有什么
2021-01-29產品責任險中保險公司不承擔責任的情況有哪些
2021-03-03保證續保條款是什么
2021-02-09旅游保險的保險項目具體有哪些呢
2020-12-14責任交叉,保險公司逐鹿定損權
2020-12-30機動車肇事逃逸保險公司處理嗎
20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