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解除的期限最高法是怎么規定的?
合同解除是沒有訴訟時效的,當事人之間可以協商進行解除處理。合同解除權就是合同當事人依照合同約定或法律規定享有的解除合同的權利,它的行使直接導致合同權利義務消滅的法律后果。行使合同解除權的方法,《合同法》第96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依照本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第九十四條的規定主張解除合同的,應當通知對方。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對方有異議的,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解除合同的效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解除合同應當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可見,解除權行使的方式主要可分為通知與進行批準,登記。
二、法定解除合同權有哪些?
(1)因不可抗力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不能克服的客觀現象。不可抗力事件的發生,只有其致使合同目的完全不能實現時,則任何一方當事人均享有合同解除權。
(2)因拒絕履行主要債務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這是指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對于這種情況,另一方可不進行履行催告,徑直行使解除權。
(3)因遲延履行主要債務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債務人無正當理由,若對于未約定履行期限,在債權人催告后仍未履行的,債權人便可享有合同解除權;若在合同履行期間屆滿,仍未履行合同主要債務,則債權人可不進行催告即享有解除權。
(4)因遲延履行或有其他違約情形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致使合同目的無法實現的違約形態有多種,包括遲延履行、不完全履行,以及履行地點不符合合同約定等。在此情況下,債權人可不經催告而直接解除合同。
(5)法律規定的其他解除情形。這是一個概括性的規定,當以上情形都沒有出現,而法律規定其他情形合同也應該解除時,合同就解除。這實際為將來法律的發展留足了空間,同時也防止法律出現漏洞。
對于合同解除的相關事項認定,應當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來進行處理,一般需要經過雙方首先進行協商處理,對有關違約的情況進行認定,但在司法實踐中強行解除的一方必須對另一方造成了利益的損失,是需要追究賠償責任的。
合同解除的程序
合同解除權的除斥期間是多久
合同解除后的違約責任還需要承擔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各級工傷鑒定標準
2021-02-18打騷擾電話觸犯法律嗎
2021-01-13拖欠農民工工資新規定
2021-02-10拆遷公司和拆除公司有什么不同
2020-12-04因車禍受傷賠償標準
2021-03-14離婚后孩子的探望權如何行使
2020-12-17辦結婚證的時候能查到對方婚史嗎
2020-12-20擔保合同的效力是什么
2021-03-17勞務方簽勞動合同要注意什么
2021-02-04轉合同工前兩年的實習期算工齡嗎
2020-11-08出借車輛發生交通事故,車主應否擔責
2020-12-16選擇保險有哪些基本原則
2021-01-22海上貨物運輸保險人代位求償權案例評析
2020-11-26現行的家庭財產保險險種對比
2021-03-19在公司交的保險可以取出來嗎
2020-12-27保險理賠打官司需要多少費用
2021-01-30機動車保險事故發生后的索賠方式有哪些?
2020-11-12撞死流浪漢 保險公司可不理賠第三方責任險?
2020-12-17保險合同中的索賠與理賠程序
2020-11-26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時間
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