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生效與合同訂立的關系是什么?
合同生效與合同訂立的關系是根據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四條依法訂立而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生效的,依照其規定。合同生效是合同具備一定的要件后,便能產生法律上的效力。換句話說,只要是符合法定生效要件的合同,便可以受到法律的保護,并能夠產生合同當事人所預期的法律效果。合同生效與合同成立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兩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它們之間的聯系在于:合同成立是合同生效的前提,而且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這是合同生效的一般原則。但它們之間的區別也是明顯的。
二、合同生效的要件是什么?
1.行為人在締約時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民事行為能力是指民事主體以自己的行為設定民事權利或者義務的能力。合同作為民事法律行為,只有具備相應民事行為能力的人才有資格訂立;不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的人所訂立的合同為效力待定的合同。但不具有相應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可以通過其法定代理人訂立合同。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是指訂立合同的行為人具有訂立合同時相應的意思表示能力,而非指合同的當事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實
意思表示真實是指表意人即意思表示的行為人的表示行為應當真實反映其內心的效果意思,即當事人的內在意志和外在意思一致即為真實。意思表示中含有效果意思和表示行為這兩個要素,因此而產生了三種學說。一是“意思主義”,認為意思表示是否真實,應以內心意思為準。二是“表示主義”認為意思表示是否真實,應以外部表示為準。三是“折衷主義”,或以意思主義為原則,外部表示為例外,或以表示主義為原則,內心意思為例外。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我國應該屬于“折衷主義”,即以表示主義為原則,內心意思為例外。
3.不違反法律或社會公共利益
此要件是針對合同的目的和合同的內容而言的。合同的目的是當事人締結合同所欲達到的一種效果。合同的內容是指合同中規定的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縱使合同的生效的其他要件都具備,但因合同的目的或內容違反了法律或社會公共利益,也會使合同歸于無效。雖然我國的合同法奉行合同自由原則,即當事人可自由協商確定合同的內容,但是當事人的自由不能超出法律的限制。
對于合同生效與合同訂立的具體情況,應當根據實際的合同條款來進行確定,雙方當事人可以基于實際協商認定的情況來進行簽訂合同,并在簽訂后合同成立,有關合同生效的時間,如果沒有明確規定或者說明的,也應當是合同簽訂之時起。
合同成立和合同生效有什么區別?
定金合同生效時間怎么算
合同生效條件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謊報警情“搞事情”?后果很嚴重!
2021-02-24公證流程是怎樣的
2020-11-12職業病具體是指什么
2020-12-29專利轉讓過程中合同須約定的事項有哪些
2021-02-25暴力催收報警有用嗎
2020-12-17投訴公交車怎么投訴
2021-02-16離婚夫妻財產房屋分割問題
2020-12-23農村非婚生子罰款多少錢
2020-12-04出軌生子財產怎么處理
2021-03-03工傷的索賠計算
2021-03-25擔保合同約定不明確該如何擔責
2021-01-06合同訂立的形式有哪些,簽訂擔保合同要注意什么
2021-01-23對法定繼承人的誤區認識有哪些
2021-03-14租房中介費怎么收,每個地方的規定是什么
2020-12-22房屋中介合同違約金
2021-02-27勞動爭議案件的訴訟管轄是怎么規定的
2020-11-19失能保險的給付方式是怎樣的
2021-03-18交通事故受害方保險理賠流程
2020-12-28為籌保險款母親跳樓救子可行嗎
2021-01-08誰有權指定人身保險的受益人
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