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生效的基本條件是什么
1、當事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合同法》第9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應當具有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行為人只有具備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能夠正確理解自己行為的性質和后果、獨立表達自己意思的能力,才能成為合同的主體,其合同行為才能發生法律效力。
2、意思表示真實
所謂意思表示真實,是指表意人的表示行為應當真實地反映其內心的效果意思。所謂效果意思,是指意思表示人欲使其表示內容引起法律上效力的內在意思要素。所謂表示行為,是指行為人將其內在意思以一定的方式表示于外部,并足以為外界所客觀理解的要素。意思表示真實要求表示行為應當與效果意思相一致。意思表示真實是合同生效的重要要件。因為合同在本質上乃是當事人之間的一種合意,此種合意符合法律規定,依法律可以產生法律約束力;而當事人的意思表示能否產生此種約束力,則取決于此種意思表示是否同行為人的真實意思相符合。
3、不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
從法律上看,合同之所以能產生法律效力,就在于當事人的意思表示符合法律的規定。對合法的意思表示,法律賦予其法律上的約束力,不合法的合同顯然不能受到法律保護,也不能產生當事人預期的法律效果。合同不違反法律,是指合同不得違反法律的強行性規定,也不得規避法律。所謂強行性規定,是指這些規定當事人必須遵守,不得通過協議加以改變。但若僅僅是部分條款違法,確認部分條款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的效力。
4、合同必須具備法律所要求的形式
《民法通則》第56條規定:“民事法律行為可以采取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規定用特定形式的,應當依照法律規定。”《合同法》第44條也作出規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生效的,依照其規定。”可見,我國法律承認當事人可以依法選擇合同的形式。但是,如果法律對合同的形式作出了特殊規定,當事人必須遵守法律規定。例如根據《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條例》的規定,房屋的買賣須經房管部門登記、辦理過戶手續后才能生效。
在簽訂合同的時候,一定不要簽訂空白的,因為空白的合同會有法律風險,并且合同必須要有當事人雙方進行簽字或者是蓋章,不可以他人代替,否則合同是屬于無效的。合同一般是一式兩份,當事人雙方一人一份,合同是證據。
合同生效一定是有效合同嗎,具體應該如何區分
簽訂的合同生效時間能約定嗎?
合同成立和合同生效有什么區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被委托人在什么情況下需要負法律責任嗎
2021-01-07內鏡手術出事故保險公司最高賠20萬
2021-03-02工傷申報超過30天怎么辦
2021-01-04傷殘鑒定可以申請幾次
2020-11-10房產怎樣解除預抵押
2021-02-03不良資產包可以抵押嗎
2021-01-21濟南執法車遭槍擊,公民怎樣反對暴力執法
2020-12-07破產和解程序中生效的要件有哪些
2020-11-27信用卡不小心逾期一次怎么辦
2021-01-24房屋抵押后還不上流拍能住嗎
2021-03-20哪些建筑屬違建
2020-12-10房產中介欺詐行為如何應對
2021-03-17幫別人擔保買房需要承擔什么責任呢
2020-11-19競業限制補償金標準有何規定
2021-02-04新交通法規之實習期間上高速的規定是什么
2020-12-28車禍受傷的雙份賠償是怎樣的
2021-02-22航空意外險是否需要購買
2020-12-03保險代理人冒用客戶名義騙領借款,保險代理人構成何罪
2021-02-18保險業非法集資的形式有哪些
2020-11-10保險法告知義務有哪些范圍
202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