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律上可以撤銷的合同的撤銷權有時間限制嗎
撤銷權人必須在規定的期間內行使撤銷權,但具體期限有所不同。 在可撤銷合同中,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自知道或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該撤銷權消滅;在合同保全中,撤銷權自債權人知道或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行使,但自債務人的行為發生之日起5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該撤銷權消滅。
《合同法》為了平衡和保護合同雙方當事人的利益,以及維護市場交易的安全與社會經濟秩序的穩定,賦予了當事人撤銷權,但撤銷權的行使并非是無時間限制的權利,它有著法律規定的行使期間。如果撤銷權人在該期間內未行使撤銷權,則其撤銷權消滅,當事人不得再以存在撤銷事由為理由,請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撤銷合同。
需要注意的是:根據《合同法解釋(一)》第八條規定,該撤銷權行使的期間是個除斥期間、不變期間,不發生任何中止、中斷或者延長的后果。但是,《合同法》與《民法通則》在撤銷權行使的起算點上是有所出入的。
根據《合同法》第55條的規定,合同撤銷權的行使期間為1年,其起算點是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計算。
根據《民法意見》第73條第2款的規定,可變更、可撤銷的民事行為,自行為成立時起超過一年當事人才請求變更或撤銷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
《合同法》作出如此的規定,并非將撤銷權行使期間的性質改變為訴訟時效,而是基于《合同法》在合同撤銷的原因上,采取了廣義的規定,把因“欺詐、脅迫以及乘人之危”確定為合同可撤銷的原因。這與《民法通則》規定的兩種可撤銷行為(重大誤解、顯失公平)有所不同。就欺詐而言,在實踐中,因受欺詐訂立的合同往往具有極大的隱蔽性,受欺詐一方不可能在行為成立之時即發現對方的欺詐行為,如仍以民事行為(簽訂合同)成立之時作為除斥期間的起算點,無疑對受欺詐一方是不公平的,這樣的規定也違背了民法中的公平原則。
可撤銷合同的問題處理在時間上肯定是有限制的,畢竟有關的環節操作需要有關部門花費時間去處理,所以自己需要合理的應對,進而保障自己的權益,但是需要自己多加留意有關的細節,進而減少自己的權益損失,不過問題的處理存在差異化,會有較大的不同。
可撤銷合同的撤銷情形有哪些?
可撤銷合同與無效合同的區別是什么?
可撤銷合同的撤銷權消滅的情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婚后買房登記在一方名下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嗎
2021-02-21如何書寫遺囑
2021-01-09交通事故索賠需要準備哪些醫療費證據
2021-01-15房產抵押擔保未經登記如何認定
2021-03-17物保人承擔的締約過失責任
2020-11-10簽訂的就業協議可以約定違約金嗎
2021-03-26一般用人單位是怎么舉證
2020-11-26合同中止履行是否變更合同
2021-02-11聘書能否代替勞動合同
2020-12-11五一假期加班不給加班費怎么維權
2020-11-20離婚時人壽保險如何分割
2020-11-11人壽保險理賠有哪些流程及注意事項
2021-01-18論保險合同的有效訂立
2021-03-02責任保險合同中仲裁條款效力
2020-12-23新辦法提醒:購買人身保險新型產品該注意什么?
2021-03-21商業保險和社會保險的差別有哪些
2020-11-20汽車改裝保險杠違法嗎
2021-02-22可否要求退還保險金
2021-01-15保險公司不賠付車險的情況有哪些
2021-02-26車禍保險公司理賠步驟有哪些
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