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度智力障礙殘疾人簽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沒有。
智障人違法怎么判刑
智障人士根據智障的程度不同,屬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如果智障人士觸犯刑法條款,根據其智障的嚴重程度、以及造成損害的大小,應當予以從輕或減輕處罰、甚至不追究刑事責任。
法律通常是指由社會認可國家確認立法機關制定規范的行為規則,并由國家強制力(主要是司法機關)保證,實施的,以規定當事人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一種特殊行為規范(社會規范)。
法律是維護國家穩定、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的最強有力的武器,也是捍衛人民群眾權利和利益的工具,也是統治者統治被統治者的手段。法律是一系列的規則,通常需要經由一套制度來落實。但在不同的地方,法律體系會以不同的方式來闡述人們的法律權利與義務。其中一種區分的方式便是分為歐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兩種。有些國家則會以他們的宗教法條為其法律的基礎。
在一個法制健全的國家中,創造和解釋法律的核心機構為政府的三大部門:公正不倚的司法、民主的立法和負責的行政。而官僚、軍事和警力則是執行法律,并且讓法律為人民服務時相當重要的部分。除此之外,若要支持整個法律系統的運作,同時帶動法律的進步,則獨立自主的法律專業人員和充滿生氣的公民社會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民事行為能力是指民事主體能以自己的行為取得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簡言之,民事行為能力為民事主體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提供了現實性。
民事行為能力是民事主體獨立地以自己的行為為自己或他人取得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能力。
我國《民法總則》規定,成年人(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此處的“視為”是指法律擬制,也就是本來沒有達到一般的條件,但是法律授權與達到一般的條件一樣的法律效果。并且這種情況不會隨著收入的變化而變化,一經達到條件就自然的延續下去,除非出現一般條件下的改變行為能力的情況。
智障是沒有民事行為的人,那么做出的事情,是不需要付法律責任的。但是如果是完全沒有民事行為的人,會根據案情進行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智障人應該有監護人,被監護人犯錯,那么監護人也是需要根據情節進行承擔相應的責任。
殘疾人教育條例有哪些規定?
我國對于殘疾人拆遷優惠政策都有哪些呢
合同的分類和形式各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法律顧問和外聘律師的區別
2021-03-01法律援助服務針對哪些種類的案件
2021-01-01企業融資方式怎么規定
2020-12-19懷孕死刑犯怎么處理
2021-01-19傳喚意味著定罪嗎
2021-01-057萬的車輛的保全費收取多少
2021-01-21新三板掛牌概要
2021-01-08輪流撫養孩子后一方不履行怎么辦
2020-12-19該案贍養協議是否有效
2020-11-10發生車禍之后是否可以和解
2020-11-25公款賬戶可以轉到個人賬戶嗎
2021-03-12消費者用POS機刷卡時需要注意什么
2021-02-062020挪用公款罪的立案標準是什么
2021-01-22合同終止合同還存在嗎
2021-03-14學生在學校自殘學校承擔責任嗎
2021-01-24出售民間偏方治病出售民間偏方都構成銷售假藥罪嗎
2020-11-15勞動關系轉移證明
2021-01-17意外保險理賠范圍包不包括猝死
2021-02-25承擔產品責任有哪些主要方式
2021-02-17“私了”事故中證據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02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