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成立的一般條件有哪些?
第一,存在雙方或多方訂約當事人。所謂訂事人是指實際訂約合同的人,在合同成立以后,這些主體將成為合同的認體。訂約當事人既可以是公民,也可以是法人和其他組織。無論訂約當呈人的形態如何,合同必須著兩個利益不同的訂約主體。也就是說,合同必須具有雙方當事人,只有一方當事人則根本不能成立合同。
第二,訂約當事人對主要條款成全中意合同成立的根本標志在于,合同當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條款達成合意。我國《合同法》第12條規定;“合同的內容由當呈人約定,一般包括以下條款:
(一)當事人的名稱或姓名和住址;
(二)標的;
(三)數量;
(四)質量;
(五)價款或者報酬;
(六)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
(七)違約責任;
(八)解決爭議。
因為所謂主要條款是指根據特定合同性質所應具備的條款,如果缺少這些條款合同是不能成立的。為了認業合同的主要條款,需要法院在裎中根據特定合同的性質而具體認定哪些條款屬于合同的主要條款,而不能將《合同法》第11條所泛泛規定的合 條款都作為每個合同所必須的主要條款,否則將會導致大量的合同不能成立并生效。
二、具體內容
1、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必須具有相應的訂立合同的行為能力。這實質上是法律對合同主體資格作出的一種規定。主體不合格,所訂立的合同不能發生法律效力。合同主體,無非是自然人和非自然人兩類。非自然人作為合同主體,主要的行為能力。自然人作為合同主體,其合同行為能力的有無,應根據其民事行為能力的狀況來確定。
2、合同當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實。這是合同有效的另一個要件。所謂意思表示真實,是指當事人在締約過程所作的要約和承諾都是自己獨立且真實意志的表現。在正常情況下,行為人的意志,就是與其外在的表現相符的。但是,由于某些主觀上或客觀上,也可能發生兩者不相符的情形。
3、合同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這是合同生產要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合同欠缺合法性,沒有補救的余地,只能歸于完全地效。合同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其所指包括合同的目的和內容兩個方面,即合同的目的和內容都不得違反法律或社會公共利益。這里所說的“法律”,既包括現行法律、法規和行政規章中的強制性也包括國家政策的禁止性規定和命令性規定。
合同的簽訂必須是雙方自愿且對相關事項的認定達成一致的,如果一方在受到逼迫或者誘騙的情況下簽訂的合同是不具有法律效應的。需要注意的是,合同的簽訂必須在相關法律規定下按照規定的程序進行,當事人雙方都應當對合同中需要規定的相關事項進行確認,然后再進行合同的簽訂。
租房合同的違約金多少合適
合同到期承租人對所租房子做的裝修裝飾怎么處理
勞動合同丟了怎么補?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著作權糾紛如何處理
2021-02-06如何注冊品牌專利
2020-12-05交通事故中要做哪些司法鑒定?保險可以賠償多少費用?
2020-12-04合同保全有沒有撤銷權
2020-11-10反訴是否需要舉證期限
2021-02-13雇傭關系傷殘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01淺談《侵權責任法》對校園傷害賠償案件的規定
2021-02-18低于標準的競業限制協議是否有效
2020-11-19勞動關系轉移證明
2021-01-17試用期離職拒不簽字怎么辦
2021-01-12生產線外包
2020-11-11投資保險的常見誤區有哪些
2021-01-24事故第三者可否起訴保險公司要求賠償
2021-03-06購買財產保險后要注意什么
2021-02-24機動車保險事故發生后應該向誰索賠,索賠的流程
2020-11-24交強險實施后車賠付要如何去計算
2021-02-05投保人在投保時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22個人保險代理人的法律地位之爭 代理關系抑或勞動關系
2021-02-18本案的保險理賠金是否適用損益相抵原則?
2021-03-23道德危險 MoralHazard
20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