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效力是指合同對雙方當事人的法律約束力。效力待定合同是合同因存在瑕疵致使合同約定的權利義務對當事人是否具有法律約束力處于不確定狀態。從我國合同法的規定來看,合同效力待定主要因為合同簽定主體存在瑕疵,在第三人或行為人采取補救措施或拒絕采取補救措施之前,該合同效力處于不確定狀態。
一、效力待定合同有哪些特征
1、合同有成立效力。效力待定合同首先要求合同已經成立,合同效力制度是建立在客觀存在的合同的基礎之上,反映國家對成立合同的態度即國家對合同肯定或否定評價,如果合同沒有成立,就談不上合同效力,所以效力待定合同必須具有成立效力。
2、合同效果效力待定。由于合同存在瑕疵,效力待定合同不完全符合合同生效要件的規定,其是否能生效尚未確定,對當事人是否具有約束力無法確認,即合同效果效力待確定,一般須經有權人承認或追認才能生效,否則一旦有權人不予承認合同則不能生效或經權利人拒絕追認而歸于無效。
3、不完全符合合同生效要件。如果合同完全符合生效要件,即合同主體資格合法、當事人合意、合同內容合法、合同形式等合法,則合同屬于有效合同,合同效力處于一種既定狀態,也就不存在效力待定。根據我國合同法規定效力待定合同要件缺陷主要是因為合同簽定主體存在瑕疵,包括有關當事人缺乏締約能力、處分能力、代訂合同資格三種情況。
4、效力待定并非行為人故意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強制性規定或國家社會公共利益造成的,也并非因為當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實而導致的。效力待定合同不同于無效和可撤銷可變更合同,無效合同一般是指當事人故意損害他人或國家社會利益而簽定的合同和內容違法合同;可撤銷可變更合同主要是因當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實而致使合同效力取決于當事人的意志的一種相對無效合同;效力待定合同是由于合同簽定一方主體權利存在缺陷使合同效力取決于第三人或權利人的合意的合同,合同內容并不違法、當事人也無故意。
5、實質是無效合同。效力待定合同由于它完全不符合合同生效要件,從實質講可歸于無效合同的范疇,但不是絕對無效的合同,而是一種相對無效是可以修正的合同,在權利人沒有采取補救措施前合同不能生效或權利人拒絕采取補救措施后合同歸于無效。
二、效力待定合同有哪些種類
根據合同法規定,效力待定合同有三種情況:
(1)限制民事行為能力訂立的合同。合同法第47條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經法定代理人追認后,該合同有效,但純獲利益的合同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而訂立的合同,不必經法定代理人追認。由此可見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即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和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犯者簽定的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不相適應的非純獲利益的合同,因為行為人缺乏締約能力,在其法定代理人未追認前,屬于效力待定合同。
(2)無權代理簽定的合同。合同法第48條規定,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代理權終止后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的合同,未經被代理人追認,對被代理人不發生效力,由行為人承擔責任。此類合同因為行為人沒有代訂合同的資格,在被代理人未追認前處于效力待定狀態。
(3)無處分權人簽定的合同。合同法第51條規定,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未經權利人追認或無處分權人訂立合同后取得處分權的,該合同有效。即缺乏處分權人簽定的合同在經權利人追認前或本人取得處分權前,為效力待定合同。認定效力待定合同要把握其構成要件:一是合同有成立效力,但無效果效力;二是合同存在缺陷但可以修正;三是必須屬于《合同法》規定的三種情況,與附期限附條件、可撤銷可變更合有嚴格區別。
總之,應對效力待定合同糾紛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實踐證明,由具備一定法律知識和工作經驗的律師來處理,既可以防范法律糾紛,也可以更好地解決法律糾紛,最大限度地避免或降低經濟損失,有效地保障您的合法權益。為了更好地幫您解決效力待定合同問題,防止陷入法律誤區,您可以通過律師365委托當地有經驗的律師為您提供專業的法律服務,使您的合法權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護。
:
房屋買賣合同有效的條件及哪些屬于無效合同
房地產合作建房合同效力的認定
有效合同的效力問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姜云章律師,法學學士,現為四川弘澤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本律師要求自己以良好的職業道德、嚴謹的工作態度、高度的工作責任感有效地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是本人的執業理念。 在辦案過程中逐步形成了聽取當事人陳述耐心細致、法律分析全面精準、應訴策略高效專業的執業特點,成功代理了涉及民事、商事、行政、刑事等各類法律案件, 在職業過程中,本律師深刻的明白只有自身理論知識的不斷積累提高,才能更好地在不斷變化的社會情況和日趨復雜多變的社會關系中解決實際的案件,才能更好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才能給自己的當事人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因此本律師一直致力于理論知識的學習和研究。 同時,本律師堅持“團隊合作贏未來”的信念,摒棄“單打獨斗、個人英雄主義”的陳舊觀念,努力探索團隊合作運營的最佳模式,以調動團隊成員的所有資源和才智,以期實現自愿的最佳配置從而實現在法律范圍內以最小的成本盡最大限度的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自驅除所有不和諧和不公正現象。 本著“誠實守信、勤勉盡責,最大限度地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的執業宗旨在追求公平正義的法律道路上不斷探求。
房屋裝修合同簽訂時的注意事項
2021-02-03擔保合同中止履行的情形
2021-01-26違約責任是財產責任嗎
2020-12-15簽約購房賣家屢出狀況
2021-02-19貨物運輸保險是什么
2020-12-13壽險理賠糾紛的快速解決途徑
2021-03-18患白血病遭保險公司拒賠
2021-03-17保險事故涉及多個受害人怎么理賠
2020-11-16夏季有車族發生有哪幾種情況,保險公司不予賠償
2021-02-07交通事故逃逸保險拒賠罰款依據
2021-01-17交通事故保險公司拒賠合法嗎
2021-01-21最高法民二庭負責人解讀保險法解釋(二)
2020-11-09事故理賠有“竅門”
2020-11-19土地轉讓不經過集體可以嗎
2021-02-20農村房屋城市房屋拆遷補償不一樣,差在哪里
2021-03-20公租房拆遷可以拒絕嗎
2020-11-16拆遷房房產證辦理需要多少費用
2021-01-25拆遷房產證和增宅房產證稅收有升么區別
2021-02-25拆遷過程中瀆職犯罪損失如何認定
2021-03-02回遷房可以買賣嗎
202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