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城市:灤南縣律師 鐵嶺縣律師 海城市律師 遷西縣律師 西豐縣律師 東洲區律師 唐海縣律師 昌圖縣律師
合同是保障交易順利進行的書面的協議,但在實際生活工作中,往往會出現一方擅自在未通知合同的另一方的情況下更改合同,那么沒有告知擅自更改合同可以要求解除合同么?對此,律霸的小編仔細的為大家整理了一下相關的法律資料,具體內容請大家認真閱讀下文。
合同法定解除的情形有哪些?
《合同法》第94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將不履行主要債務;
(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后在合理的期限內仍未履行;
(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p>
法條解釋
(1)因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實現。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并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不可抗力可以導致合同不能履行、不能完全履行、不能按時履行。如供貨方甲公司(生產性企業)因天災造成生產線全部毀損,合同不能履行;部分毀損可以視情況確定為不能完全履行;因天災也可能導致不能如期履行。
(2)預期違約。履行期尚未屆滿,債務人明示或默示毀約,這種行為被稱為預期違約。所謂明示預期違約,是指債務人以通知或聲明的方式表示到期將不履行合同。所謂默示預期違約,是債務人以行為表明其到期將不履行合同,比如債務人將惟一的標的物出賣給第三人,第三人善意地取得了標的物的所有權,此時,預期違約人到期不可能履行合同,這就是默示毀約。
(3)當事人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后在合理的時間內仍未履行。
遲延履行是指債務人在履行期屆滿后仍未履行債務。當事人遲延履行主要債務,如果繼續履行仍能實現合同目的或者債權的履行利益仍然能夠實現的情況下,債權人不能徑直通知債務人解除合同,而應催告債務人履行合同義務。經催告后,債務人在合理的時間內仍未履行,此時債權人獲得單方解除權,可以通知債務人解除合同。催告是債權人向債務人發出的請求履行的通知,合理的期限,是指給予債務人必要的履行準備時間。合理期限的長短,應當根據合同的具體情況確定。
(4)當事人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當事人遲延履行合同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合同的目的不能實現,已經構成了根本違約,此時無須經催告程序,被違約人在違約人履行期限屆滿末履行合同時,即可通知對方解除合同。
(5)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前述四項列舉了法定解除的情形,不能窮盡所有法定解除的情況,因而法律設立了未盡條款?!胺梢幎ǖ钠渌樾巍?,不僅指《合同法》的有關規定,還包括其他法律的規定。
根據我國《合同法》第七十七條規定,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合同。若一方當事人擅自更改合同,則更改行為無效,雙方當事人仍需按照原合同的約定履行,否則視為違約。
當事人一方有違約行為并不必然導致另一方享有解除權,只有在一方違約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實現即根本違約時,另一方才享有解除權。
由上文可見,對于之前提到的沒有告知擅自更改合同可以要求解除合同么這個問題,我們現在可以給出一個確切的結論:一方當事人的擅自篡改行為并不會使更改后的合同生效,但同時另一方也不會就因此可以解除合同,除非符合解除合同的法律要件??傊?,如果您對此還有任何疑問,可以在我們律霸網站上咨詢在線律師以獲得更詳細專業的解答。
做出解除合同賠償的標準該如何計算
解除合同條件的法律依據是什么?解除合同的條件到底是什么?
解除合同損害賠償怎么計算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股權確認糾紛主要包括什么情形
2020-11-24貸款保證擔保中的法律風險
2020-12-31交通事故死亡賠償金多少錢,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1-24法院保全費是什么意思
2021-01-05事實婚姻關系具有婚姻效力嗎?
2020-12-20遵義組織產品質量仲裁檢驗和鑒定,開展對棉花、毛絨、繭絲、麻類纖維質量公證檢驗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1-01-28一方有債務能爭奪撫養權嗎
2021-01-15學生在學校被霸凌學校有責任嗎
2021-01-20農村土地承包合同和經營權證不一致如何解決
2020-12-08單位集資房是二套房嗎
2021-01-16哺乳期公司調崗
2020-11-24新車投保要注意什么
2021-02-15董某患重大疾病,投保后保險條款不予理賠引爭議如何處理
2020-11-23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全文內容有哪些
2021-01-10法律對殘疾人投保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28汽車投保人維權存在哪些誤區
2021-01-12買了保險≠進了保險箱 六種情況下汽車出險不賠
2021-01-03承包的荒山可以轉讓嗎
2020-11-26營業房拆遷和住宅拆遷補償一樣嗎
2021-02-05空白的安置補償協議可以簽嗎,會有什么風險
20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