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違反了股東競業禁止違約金需要支付嗎?
當然是需要支付的;
1、《公司法》第149條規定:“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有下列行為:......(五)未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同意,利用職務便利為自己或者他人謀取屬于公司的商業機會,自營或者為他人經營與所任職公司同類的業務”。
《公司法》第70條規定:“國有獨資公司的董事長、副董事長、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未經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同意,不得在其他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或者其他經濟組織兼職?!?/p>
2、《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實施條例》第37條規定:“總經理或者副總經理不得兼任其他經濟組織的總經理或者副總經理,不得參與其他經濟組織對本企業的商業競爭?!?/p>
3、《合伙人企業法》第32條規定:“合伙人不得自營或者同他人合作經營與本合伙企業相競爭的業務?!?/p>
競業禁止是法律對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忠實義務在法律上進一步的細化,通過法律明確規定禁止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在任職期限內與任職單位展開競爭。
二、競業禁止與競業限制的主要區別
1、競業禁止是法定義務,取決于相關法律的明確規定;競業限制是約定義務,取決于合同各方的約定。
2、競業禁止的對象主要限于公司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合伙企業的合伙人;競業限制的對象為負有保守商業秘密義務的勞動者,亦可包括公司的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
3、競業禁止的期限為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任職期限內,任職期限屆滿則不再負有法定的競業禁止義務;競業限制的期限為勞動合同終止后兩年內。
4、競業禁止不需要用人單位支付補償金;競業限制則需要用人單位支付補償金,不支付補償金則無法限制勞動者的擇業權。
三、競業禁止的內容
業禁止法律關系的內容即競業禁止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和義務。由于權利與義務是相對的,而競業禁止主要表現為對義務主體的限制。在筆者看來,不競業義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董事、經理的競業禁止義務
3.1.1對股東、合伙人的規定
中國臺灣地區公司法第54條和第115條規定:“無限公司的股東與兩合公司的無限責任股東,非經其它股東全體同意,不得為他公司之無限責任股東,或合伙事業之合伙人”。“執行業務之股東不得為自己或者為與公司同類之行為。”該法第108條規定兩合公司的無限責任股東也受此限定,有限公司的股東如執行業務,亦負不競業義務。中國公司法只規定了有限責任公司與股份有限公司兩種形式,而有限責任公司系由董事執行業務,故無必要規定股東的競業禁止,但境外立法關于股東的不競業義務的規定,仍有借鑒意義。
3.1.2對董事、經理的規定
董事、經理競業禁止義務是由董事、經理的忠實義務派生出來的,從根本上說,董事、經理的權利義務是由其與公司間的關系引起的。對此,兩大法系采用不同的學說。一種是英美法系的信托說和代理說。英美法系的信托說認為,董事、經理是公司財產的受托人,董事、經理義務的本質以此為據而獲得說明。代理說認為,董事、經理作為代理人,與作為本人的公司共立于信任關系之中。董事、經理的義務依據代理的法理獲得說明。無論董事、經理被解為受托人,還是代理人,其義務的基本內容相同:一為注意義務,二為忠實義務。另一種是大陸法系的委任說。該說認為公司和董事、經理之間的關系是委任關系。就公司和董事、經理的委任關系而言,委托人是公司,受托人是董事、經理,委任標的是公司財產的管理與經營。這種委任關系僅依股東會的選任決議和董事、經理承諾任職而成立。在中國,普遍認為“引用委任關系說明公司與董事、經理關系,比較符合中國人的習慣和傳統”。
3.2對一般雇員的規定
董事、經理的競業禁止義務是基于法律條文的直接規定產生,而公司往往通過與一般雇員競業禁止合同或在其他合同中訂立競業禁止條款,禁止雇員以任何形式受雇于與其任職或曾任職單位有競爭關系的企業。有學者認為,此類合同或條款與中國《憲法》賦予公民的勞動權及《勞動法》賦予勞動者的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相違背,應認定為無效合同或條款。另外一些學者認為此類合同或條款是防止企業商業秘密外泄的一個有力武器,應確認其法律效力。筆者認為,應在規范該類合同或條款合理性的前提下確認其效力。
3.3代理商的競業禁止義務
代理商是以為其他商人的經營活動和交易行為提供代理、媒介服務為業的商人。代理商以代理為業,從事贏利性經營活動,具有獨立地位。為避免代理商憑借其優勢條件從事損害權利人的競爭行為,有必要為其設立競業禁止義務。如中國對代理商競業禁止的規定散見于一些法規中,如《專利代理條例》第20條, 《商標法實施細則》第25條,統一規定尚付闕如。日本《商法》第48條規定:“代理商非經本人允許,不得為自己或第三人進行屬于本人的營業范圍的交易,或者作為以同種營業為目的的公司的無限責任股東或董事。第41條(歸入權)的規定,對于代理商違反前項規定的場合準用”。
3.4、其他競業禁止行為
合同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的競業禁止條款一經成立即發生效力,當然前提是不與社會公共利益相違背。對于法定的或依商業交易慣例可知的競業禁止義務,除了可以用合同約定外,無合同或法律規定時,有些國家允許法院可以得出與合同條款相同的結論。
綜合上面所產的,股東競業禁止是屬于嚴重的違反了公司法,而且此行為也會給公司帶來很大的損失,只要一旦條件構成,那么公司是可以要求股東賠償所有的違約金,所以,股東不能以自己的私利而去保護公司的利益,這樣會承擔法律責任的。
競業限制補償的相關規定以及補償金
什么是商業秘密和競業限制?
單位如何約定競業限制條款才合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家暴起訴離婚程序
2021-01-27監察委移送檢察院案件流程是怎樣的
2020-11-18侵害人身權益的財產損失賠償額的確定方法怎么規定的
2021-03-01眾籌股權投資協議范本是怎樣的
2021-03-11眾籌投資者的范圍有哪些
2020-12-04侵權方能否繼續使用商標
2020-11-29法定贍養費的給付內容
2021-03-13勘察合同是否屬于專屬管轄
2020-12-02女人出軌男人打死不離婚,女方如何起訴離婚
2021-02-19法律是如何規定虐待的
2020-11-21銷售折扣合同中是否要約定折扣率
2020-12-29合同到期解除協議書還有效嗎
2021-02-19農村集體土地房屋可以遺贈嗎
2021-01-18小產權房改名有效嗎
2021-02-25實習期完還有試用期合法嗎
2021-02-04勞動爭議案件辦案指南
2020-11-16公共交通意外險的保險待遇
2021-01-22個人旅游意外保險條款
2021-01-04投資理財保險的定義
2021-03-03保險理賠中保單維護需要注意的細節有什么
202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