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借款合同中訴訟管轄問題怎么解決?
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三條規定,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借款合同當事人一般是金融機構與法人企業之間的借款關系,確定管轄權時,可以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也可以由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如果被告住所地與合同履行地一致,那么問題很容易解決,如果出現二者不一致時,應如何確定呢?首先,借款合同中明確了履行地,雙方爭議應由履行地法院管轄;如果借款合同中未明確約定履行地,那么應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如何確定借款合同履行地問題的批復》法復[1993]10號,即除當事人另有約定外,確定貸款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
可見合同履行地是在出借方,這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二條規定是一致的,第六十二條的規定是,當事人就有關合同內容約定不明確,依照合同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適用下列規定:履行地點不明確的,給付貨幣的,在接受貨幣(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是指依照合同的約定享有接受貨幣的債權的合同當事人的住所地)一方所在地履行。起訴到法院的借款合同糾紛案件,一般是出借人履行了義務后,借款人在借款期限屆滿后未履行歸還借款的義務,致出借人向人民法院起訴,借款人負有給付貨幣的義務,
此時,接收貨幣在出借方即貸款方所在地,依照上面陳述的法律規定,由出借方(貸款方)即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一般是向法院提起訴訟的原告人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若借款合同簽訂后,出借人(貸款人)未履行義務,導致借款人向人民法院起訴,此時應履行義務的是出借人(即貸款人)一方,依照最高人民法院法復[1993]10號批復規定,由貸款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此時應為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轄(即貸款人所在地),而不應適用合同法第六十二條的規定,在接受貨幣一方(借款人方)即接受貨幣所在地履行。
一般情況下,借款合同有效應判決履行,此時法院判決履行即判決貸款人履行義務,給付貨幣給借款人(接受貨幣一方),這樣裁定管轄權由貸款方(出借人)所在地(被告地)法院管轄,有利于法院執行(可理解為執行法院所在地法院管轄),此種情況比較少見。
針對于借款合同之中出現問題的話,首先可以通過法律訴訟來進行解決相關問題,但是要確定好訴訟的管轄權問題,確定好管轄權的法院之后向該法院提起相關訴訟,如果針對于管轄權有問題的話,相關法院會對其進行解決,如果再移交至同級法院無效之后,上級人民法院會進行確定最終審判法院。
探望權訴訟管轄是什么意思?
醫療事故訴訟管轄如何確定
建筑工程合同訴訟管轄如何確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鑒定一季度可以鑒定幾次
2021-02-25商標侵權損害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1-18車禍傷殘鑒定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22仲裁裁決的效力怎樣
2020-12-07做交通虛假鑒定的后果
2021-01-27交通事故鑒定時間有限制嗎
2020-11-27連環購銷合同糾紛如何處理
2021-01-29怎么區分婚前財產和婚后財產
2020-11-25勞動者被裁員是怎么賠償的
2021-03-21被惡意調崗可以要求賠償嗎
2021-01-02員工工傷身亡家屬可以申請勞動仲裁嗎
2021-02-15人壽保險的壽險保費有哪幾類
2021-02-11雇主民事責任要如何認定
2021-01-26理賠超過保險額明年保險會上漲嗎
2021-02-11車險損與三者險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31婚內買的保險離婚時能分嗎
2021-03-15保險公司的定義是什么
2020-12-10保險合同糾紛案件審理過程中應當注意哪些法律問題
2021-01-12構成保險利益應當具備什么條件
2020-12-03土地轉讓合同可中止嗎
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