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醫療欺詐行為要提供哪些證據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68條規定,我們可以將醫療欺詐可以定義為:醫療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在提供醫療服務行為的過程中,故意采取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使患者產生錯誤的認識而接受其醫療服務的行為。
醫療欺詐需要的證據有:
1、患方的身份及親屬關系證明。
2、病歷資料復印件。
3、患者或家屬的誤工證明,如工資單或單位出具的工資證明;無工作單位的,由居委會或村委會出具無業證明。
4、相關費用單據和清單,包括相關的醫療費單據、護理費單據、營養費單據、交通費單據;如患者傷殘,需提供殘疾等級證明和殘疾用具費單據;如患者死亡,需提供喪葬費單據,傷殘和死亡都應提供患者實際撫養的、無其他生活來源者的戶籍證明及無業證明;
5、其他,如有關專家的意見、證人證言、鑒定結論、醫學文獻資料等。證據必須注明證據的來源;書證須提交原件,提交原件確有困難的,可以提交復印件、照片、副本或節錄本。
6、如患者委托律師代理醫療糾紛,則提交簽署的授權委托書,并注明代理權限。
法律依據:
《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六十八條
醫療欺詐指醫療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在提供醫療服務行為的過程中,故意采取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式,使患者產生錯誤的認識而接受其醫療服務的行為。
二、醫療欺詐與醫療事故的區別是什么
醫療欺詐應當具備以下幾個構成要件:
(一)以虛構或夸大病情、過度醫療為手段;
(二)以誘使患者支付非必要醫療費用,取得財產或其他財產性利益為目的;
(三)在其醫療水平和能力范圍內明顯可以避免誤診而積極追求的;
(四)給患者生命權、健康權造成侵害或給患者財產權益造成較大損害的。
醫療欺詐行為導致了患者人身財產權利的侵犯,醫患關系的破壞,醫療職業群體的整體形象下降和醫療秩序的混亂。必須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以保護患者的人身財產權利,穩定良好的醫患關系。醫療欺詐行為中存在明顯的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欺詐行為,且詐騙金額如果達到詐騙罪的立案標準,那么就應將對醫療欺詐行為按照詐騙罪定罪處罰。
醫療事故鑒定的費用由誰預繳付
怎么進行醫療事故認定,需要哪些材料
醫療事故與醫療差錯的區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爺爺坐過牢影響孫子嗎
2020-11-28小區物業是否有權處理違停車輛
2020-11-23霸王條款是合同欺詐嗎
2020-11-29關于虛假訴訟案件原審原告在再審期間申請撤訴如何處理
2020-12-16競業限制協議不是自己簽的有效嗎
2021-02-22航空意外傷害保險怎么賠的
2021-02-24保險合同糾紛管轄權爭議上訴案
2021-01-1920天買230萬保險 一男子連續投保后神秘死亡
2021-03-16互聯網保險的基本模式有哪些
2021-03-16瑕疵保險憑證的效力如何
2021-02-08保險合同的訂立原則具體有哪些
2021-03-07關于對保險法第17條規定的明確說明應如何理解的問題的答復內容是什么
2021-01-17保險代理人失職責任到底應該由誰來負擔
2020-12-16再保險公司概述
2021-02-12風險代理是怎么一回事?
2020-11-28法律是如何規定土地轉讓合同的效力的
2020-12-02房屋拆遷補償方式和標準是什么呢
2021-01-17已經簽訂了安置補償協議,可以反悔嗎
2021-01-23農村房屋拆遷補償有哪些安置方式
2020-11-30購買拆遷安置房公積金貸款怎么辦理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