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權利能力與民事行為能力其實有很大的不同,就自然人而言,只要其順利的出生了,那么就享有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而對于企業法人來講,則在從設立的那一刻開始也是享有民事權利能力的。但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卻會受到一定的限制,那究竟我國對法人民事權利能力有什么限制呢?請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吧。
法人民事權利能力的限制
關于法人民事權利能力的范圍,各國立法例不一,大致有兩種不同的規定方式:一種是日本式,規定法人僅在其目的的范圍內享有權利能力;另一種是瑞士式,規定法人的權利能力原則上與自然人相同,但依本質為自然人所專有的,法人不能享有。我國《民法通則》第42條規定:“企業法人應當在核準登記的經營范圍內從事經營。”我國立法基本上采日本式。
論采取何種立法方式,均承認其權利能力受到各種限制:
1.自然性質的限制
(1)以生理存在為前提的人格權,例如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身體自由權、肖像權等,法人不得享有,然而非以此為前提的人格權,例如名譽權、名稱權,法人可以享有。
(2)由血族團體關系所生的身份權,例如親權、親屬權、配偶權,法人不得享有。
(3)以身份關系為前提的繼承權法人不得享有,而不以自然人身份為前提的受遺贈權等,法人則可以享有。
2.規則的限制
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受到法律和行政命令的限制。如我國法律和政策規定國家機關法人不得從事工業和商業活動;《私營企業暫行條例》規定私營企業不得從事軍工、金融業的生產經營;《公司法》規定公司不得成為其他公司的無限責任股東等。
3.法人目的的限制
法人的目的決定著法人的性質,決定著法人享有的民事權利和負擔民事義務的范圍。
但應注意的是,這里的目的,并非僅限于在法人章程或捐助行為中所訂立的范圍,而應廣泛的指為達成該項目的而以此為中心的一切權利。
對于須登記設立的法人,該范圍須經登記機關核準。在我國法人登記不登記法人的目的,而是登記法人的經營范圍。我國《民法通則》第42條規定:“企業法人應當在核準登記的經營范圍內從事經營”。
而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則會在其解散的時候消滅。因為實際主體的不同,很明顯法人民事權利能力與自然人民事權利能力還是存在較大差異的。至于我國對法人民事權利能力的限制,律霸小編已經在上文中作出了介紹,希望可以為你提供一些幫助。
公司法人有年齡限制嗎,法人的分類有哪些?
公司法人代表可以不是股東嗎,二者如何區分?
公司法人變更后果嚴重嗎?會給公司帶來怎樣的風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簽空白合同如何勝訴
2020-12-20消費者可以向行政部門投訴解決糾紛嗎
2020-11-14股權質押可以同時質押嗎
2021-03-23“住改非”房屋拆遷如何補償
2021-03-16離婚后辦理房屋轉移登記要什么材料
2021-03-10車禍是否可以要求精神損失賠償
2021-03-11員工不辭而別的話單位要怎么處理
2021-02-25放棄撫養權需要公證呢
2021-01-01別墅地皮可買賣建房嗎
2021-01-15農村土地承包合同和經營權證不一致如何解決
2020-12-08轉換和回購的核算方法有哪些
2021-02-22競業限制時間由當事人事先約定但不得超過多久
2020-11-29了解人壽保險的受益人的知識
2021-03-11家庭財產保險理賠程序
2020-11-18保險合同的特點有哪些
2021-01-05土地承包糾紛應該如何處理
2021-01-20房屋被拆遷人的范圍應該怎么劃分
2021-03-02不看不知道,2019年農村農村房屋拆遷補償出新規了
2021-02-16租房開店遇拆遷,可以向房東索要補償費嗎
2020-12-10拆遷安置房如何交易
202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