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否一定要判決書生效后才能解除強制措施
根據我國法律的規定,刑事強制措施并不是判決書生效后才能解除的,刑事強制措施期限屆滿或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可以變更或者解除強制措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九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個月,監視居住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
在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間,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對于發現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限屆滿的,應當及時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應當及時通知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人和有關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九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被采取強制措施法定期限屆滿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予以釋放、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或者依法變更強制措施。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辯護人對于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采取強制措施法定期限屆滿的,有權要求解除強制措施。
二、刑事判決書生效時間是什么時候
一審刑事案件宣判后,判決書送達當事人的第二日起十日內為上訴期。上訴期內一審判決書的效力待定。上訴期內無上、抗訴情形的,上訴期滿后的那一日判決生效。如果上訴期的最后一日為節假日,節假日后的第一日為期滿之日。就是說,通常情況下,自判決書送達之日的第二日起數至第十日為上訴期,第十一日為判決書生效之日。如果第十日為節假日,將節假日后的第一日作為第十日,此日后的那一日為判決書生效日期。在上訴期內,當事人上訴或者檢察機關抗訴的,一審判決書的效力就始終處于待定狀態。
案件經過二審后,如果二審裁定維護原判決,該二審裁定書為終審裁定,送達后即發生法律效力。該裁定生效之日,一審判決書的效力即從待定狀態轉為生效狀態,此時一審判決生效。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刑事強制措施并不是判決書生效后才能解除的,刑事強制措施期限屆滿或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可以變更或者解除強制措施。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讀者可以到律霸網進行咨詢,律霸網有專業的律師為你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相鄰權遮光侵權如何索要賠償
2020-11-29工地受傷到哪里做工傷認定
2021-01-16臨時工在上班途中受傷也可以獲得工傷賠償嗎
2020-11-21股東代表訴訟股東必須需要持股百分之十嗎
2020-11-15交通事故類網友問答
2021-02-20黨紀處分申訴期限如何規定的
2021-01-13確認合同無效糾紛上訴案
2020-11-13申請勞動爭議仲裁時效期間是多久
2021-01-09物業合同如何終止
2021-03-06合同債權質押的有效條件是什么
2020-12-31行政案件可以立案嗎
2020-11-29什么是業主委員會,業主委員會成立的意義是什么
2021-02-09按份共有房產已過戶可以贈與嗎
2021-01-23中介租房手續費是多少
2021-02-18工資停發多久算是勞動關系終止
2020-12-27人壽保險理賠時效是多長,人壽保險理賠需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2021-01-29意外保險屬于遺產嗎
2020-11-15人身保險合同效力的法理分析
2020-12-31保險合同條款要遵循什么原則
2021-01-19內地居民赴港購買保險有哪些風險
2021-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