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忽職守罪判決書是怎樣的
(20**)川刑終字第**號
原公訴機關四川省**市人民檢察院。
上訴人(原審被告人)舒某某,男,1958年7月20日出生,漢族。
辯護人王*,四川**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原審被告人)楊某某,男,1949年9月15日出生,漢族。
辯護人楊*,四川**律師事務所律師。
四川省**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四川省**市人民檢察院指控原審被告人舒某某、楊某某犯濫用職權罪一案,于2011年9月26日作出(20**)成刑初字第***號刑事判決。宣判后,被告人舒某某、楊某某不服,提出上訴。本院于2012年6月18日作出(2012)川刑終字第**號刑事裁定,認為本案事實不清、證據不足,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市中級人民法院重新審判。**市中級人民法院重新審理后,于2013年8月16日作出(2012)成刑初字第***號刑事判決。宣判后,原審被告人舒某某、楊某某不服,提出上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經過閱卷,聽取辯護人意見,認為本案事實清楚,決定不開庭審理。本案經合議庭評議并作出決定,現已審理終結。
**市中級人民法院判決認定:被告人舒某某、楊某某原均系**市**區國土局工作人員。2000年,被告人舒某某任該局地籍科科長,負責辦理國有土地使用權證登記和變更等事務工作,被告人楊某某任該局副局長,分管地籍科工作,負責審簽該科報批的土地登記資料。
2000年8月被告人舒某某在審查涉**縣**鎮建設路37號國有土地使用權證的變更登記手續過程中,因工作疏忽,在未審查該宗土地所附房屋權屬的情況下,就要求該科工作人員簽署同意辦理土地變更登記的意見。被告人楊某某作為分管局長,亦未認真核實審批表所附材料,就簽署“已審核”意見。以致**區人民政府將該宗土地使用權證由原使用權人匈牙利東方多**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多**公司)錯誤變更為******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公司)。該宗土地被錯誤變更后,多**公司負責人謝俊發就**區人民政府錯誤變更登記該宗土地所有權人的具體行政行為提起行政訴訟。2006年12月和2007年8月,經**市中級人民法院和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審理認定,**區人民政府在辦理變更建設路37號土地的登記時,未審查地上附著物權屬證明的情況下就為**公司辦理變更土地使用權證的具體行政行為違法。對**區人民政府該違法具體行政行為,新華社內參、中央電視臺、中國之聲等媒體均予以了報道。
2005年,為解決**區國土局錯誤登記行為所造成的不良影響,經**區人民政府常委擴大會議決定,由**區國土局通過**區土地儲備中心支付280萬元從**公司處購回被錯誤變更的國有土地,并最終將該宗土地使用權歸還原權利人多**公司,多**公司支付**0萬元給**土地儲備中心作為補償。2005年8月12日**區財政局轉款280萬元到**公司賬戶,爾后多**公司轉款**0萬元到**區土地儲備中心。至此,為收回錯誤變更的國有土地使用權證,**區財政最終支付180萬元。
另查明,2008年8月**區土地儲備中心支付1500萬元從多**公司購得位于**區建設路37號國有土地使用權以及地上建筑物和附著物。20**年3月,經拍賣,**區土地儲備中心將該宗土地以1.95億元價格出售給他人。
原判以經過庭審舉證、質證的書證、證人證言和被告人的供述等證據證明上述事實。原判認為,被告人舒某某、楊某某作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履職過程中,疏忽大意,未認真審核報批的土地變更材料,致使涉案土地被錯誤變更,導致為收回錯誤變更的土地政府支出180萬元,對國家財產造成重大損失,二被告人的行為均構成玩忽職守罪。原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條第一款、第七十二條、第七十三條之規定,以玩忽職守罪分別判處被告人楊某某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被告人舒某某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
宣判后,原審被告人舒某某上訴稱:1.原判認定其玩忽職守造成重大經濟損失180萬元與事實不符,于法無據。2.負責辦理涉案宗地土地使用權變更登記審查手續的不是舒某某,不應追究其刑事責任。綜上,請求二審法院撤銷原判,并改判其無罪。其辯護人以基本相同的理由為其辯護。
原審被告人楊某某上訴稱:1.原判認定**區人民政府通過支付補償的方式收回涉案宗地,導致政府損失180萬元與其行為之間沒有因果關系,在案證據不能證明其行為會造成損失,原判證據不足,理由錯誤。2.其行為不屬于重大過失,不構成玩忽職守罪。3.本案已過追訴時效,原判適用法律錯誤。綜上,請求二審法院撤銷原判,并宣告其無罪。其辯護人以基本相同的理由為其辯護。
經審理查明:上訴人(原審被告人)舒某某、楊某某原均系**市**區國土局(原**縣國土局)工作人員。1998年5月至2002年5月,被告人舒某某任該局地籍科科長,負責辦理國有土地使用權證登記和變更等工作。1996年4月至2001年12月,被告人楊某某任該局副局長,分管地籍科工作,負責審簽該科報批的土地登記資料。
1993年8月26日,謝某某代表多**公司與原**縣國土局簽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雙方約定**縣國土局以總價85.063萬元的價格向多**公司出讓**縣建設路37號(以下簡稱建設路37號宗地)面積7733平方米(按實際丈量為準)的國有土地使用權。1993年8月27日,原**縣政府向多**公司頒發了溫國用(93)字第0**02號國有土地使用權證。1997年3月,多**公司就座落于該宗土地上的房屋進行了登記并取得房屋所有權證。
2000年7月6日,謝某某出具書面委托書(無多**公司印章),委托于某某“全權代理多**公司銷售處理該公司在**縣建設路房地產一處的有關事宜”。同日于某某在該委托書上書寫“請尹某某同志全權代理”。后尹某某于2000年8月26日代表多**公司與**公司董事長李某某簽訂了土地使用權轉讓協議,雙方約定多**公司將建設路37號宗地(7902.2平方米)以133萬元的價格轉讓給**公司。**公司其后向**縣國土局申請辦理該宗土地使用權變更登記。2000年9月28日,被告人舒某某在沒有按相關規定審查多**公司單位和法定代表人證明、地上附著物權屬證明等材料的情況下,安排**縣國土局地籍科工作人員,在涉案宗地登記申請表中填寫了內容為“建議為****房地產開發公司辦理土地轉讓手續變更登記”的初審意見并報分管副局長楊某某審核,同日被告人楊某某也未認真核實審批表所附材料,就簽署“已審核”意見。同月30日,**縣人民政府對建設路37號宗地進行了土地使用權變更登記并向**公司頒發了溫國用(2000)****號國有土地使用證。
2005年6月底,中央電視臺《新聞30分》、《今天》等欄目和新華社內參等媒體對建設路37號宗地使用權被違法變更登記的情況分別進行了報道。2005年6月27日,中共**市**區委召開常委會,就原**縣國土局違規辦理多**公司土地轉讓事件進行了研究,決定根據調查核實的情況,若屬辦理主體要件不具體,按程序依法撤銷原**國土局2000年9月作出的《關于變更**房地產開發公司國有土地變更登記》,并注銷溫國用(2000)字第****號國有土地使用證,恢復多**公司溫國用(1999)字第***號國有土地使用證及其使用權,并同意對此事件相關責任人立案進行調查。2005年8月**,**區國土局與**公司達成協議(無書面協議),約定由**區土地儲備中心以280萬元的價格對**公司取得的建設路37號宗地進行回購。同月12日,**區土地儲備中心支付**公司280萬元土地轉讓款。
2005年8月23日,多**公司就建設路37號宗地變更登記行政行為向**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2006年12月5日,**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2005)成行初字第**號行政判決書,認定**區人民政府在辦理建設路37號宗地的變更登記時,在未審查多**公司的單位和法定代表人證明、未審查地上附著物權屬證明以及未對該宗土地上的房屋所有權予以變更的情況下為**公司變更土地所有權證的具體行政行為違法。判決撤銷**區人民政府于2000年9月作出的頒發溫國用(2000)字第***號國有土地使用權證的具體行政行為。**區人民政府不服,提出上訴。2007年8月22日,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作出(2007)川行終字第**號行政判決書,判決駁回**區人民政府上訴,維持原判。
2007年11月16日,**區人民政府向多**公司重新頒發了建設路37號宗地國有土地使用證。2007年11月19日,謝某某代表多**公司清算小組與**區土地儲備中心簽訂協議書。雙方約定在**區人民政府恢復多**公司建設路37號宗地使用權的情況下,多**公司承諾認可**區人民政府在收回土地期間所發生的費用180萬元;若**區土地儲備中心成功收購該宗土地,多**公司同意支付**0萬元給土地儲備中心;若收購不成功,多**公司則須支付180萬元給土地儲備中心。2008年8月11日,**區土地儲備中心與謝某某代表多**公司清算小組簽訂國有土地使用權收購合同。雙方約定,**區土地儲備中心以1500萬元的價格收購多**公司建設路37號宗地使用權(土地面積7902.2平方米)及地上建筑物和其他附著物。2008年8月15日和同年**月**日,**區財政局分別向多**公司清算小組支付**00萬元、500萬元共計1500萬元。2008年8月18日,多**公司謝某某向**區財政局支付**0萬元。
20**年3月3日,**區土地儲備中心對包括建設路37號宗地在內的共計46666.1平方米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進行拍賣,**鴻懋公司以總價1.95億余元(成交單價為每平方米4200元)競拍成交。
上述事實,有經庭審、舉證、質證的下列證據證實,本院予以確認:
1.指定管轄決定書、立案決定書。證實**市人民檢察院于2008年9月**日、2009年1月4日分別將舒某某、楊某某涉嫌玩忽職守一案指定**市**人民檢察院管轄。**人民檢察院于2008年9月18日和2009年1月13日分別對兩案立案偵查。
2.公務員登記表、干部任職審批表、干部任命呈報表。證實1996年4月至2001年12月期間,被告人楊某某任**縣國土局副局長;1998年5月至2002年5月期間,被告人舒某某任**縣國土局地籍科科長。
3.國有土地出讓合同、變更土地登記審批表、變更土地登記申請書、國有土地使用權申報登記申請書、土地登記審批表、溫國用(93)字第****號國有土地使用證、**縣房屋所有權登記申請書等。證實1993年8月26日,謝某某代表多**公司與**縣國土局簽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雙方約定**縣國土局以總價85.063萬元的價格向多**公司出讓建設路37號(原**縣黨校)面積7733平方米(按實際丈量為準)的國有土地使用權。1993年8月27日,**縣政府向多**公司頒發了溫國用(93)字第0**02號國有土地使用權證。該證載明:土地使用者為多**公司,土地座落于**縣**鎮建設路37號,土地用途為工業、住宅,土地使用權總面積為7902.2平方米,其中建筑物占地2829.9平方米。1997年3月**日,多**公司就座落于該宗土地上的共計5318平方米房屋申請房產登記。
4.委托書、轉讓協議兩份、土地登記申請書、地籍調查表、土地登記審批表。證實(1)2000年7月6日,謝某某出具書面委托書(無多**公司印章),委托于某某“全權代理多**公司銷售處理該公司在**縣建設路房地產一處的有關事宜”。同日于某某在該委托書上書寫“請尹某某同志全權代理”。(2)協議雙方均為“甲方**公司,乙方多**公司”;協議主要內容均為:乙方將**縣建設路37號土地7902.2平方米轉讓給甲方,轉讓總價款為133萬元;協議簽訂時間均為2000年8月26日;但乙方簽名分別為“尹某某”和“于某某”的兩份轉讓協議。其中,署名為“于某某”的轉讓協議在簽訂時間部分有涂改。(3)2000年9月**公司申請對建設路37號宗地進行變更登記。同月28日,**縣地籍事務所出具了“該宗地權屬證明材料齊備,無糾紛,建議上報地籍科”的地籍調查審核意見。同日,**縣國土局地籍科工作人員汪東在該宗土地登記申請表中填寫了內容為“根據該單位與****房地產公司簽訂的轉讓協議符合法律規定,建議為****房地產開發公司辦理土地轉讓手續變更登記”的初審意見。**縣國土局副局長楊某某簽署“已審核”的審核意見,次日,俞越寧在土地管理機關審核意見欄負責人處簽名。2000年9月30日,**縣政府負責人簽署“同意”的批準意見。
5.**區委常委會(2005)15號會議紀要。證實2005年6月27日,中共**市**區委召開常委會,就原**縣國土局違規辦理多**公司土地轉讓事件進行了研究,決定根據調查核實的情況,若屬辦理主體要件不具體,按程序依法撤銷原**國土局2000年9月作出的《關于變更**房地產開發公司國有土地變更登記》,并注銷溫國用(2000)字第****號國有土地使用證,恢復多**公司溫國用(1999)字第0**02號國有土地使用證及其使用權,并同意對此事件相關責任人立案進行調查。
6.**區國土局關于領導批示件(2005)118號處理結果的回復、**區土地儲備中心關于收購**公司土地協議的說明、電子轉賬憑證。證實2005年8月**日,**區國土局與**公司達成以280萬元收購**公司**.8畝土地使用權的協議。同月12日,**區土地儲備中心支付**公司280萬元土地轉讓款。
7.**市中級人民法院(2005)成行初字第**號行政判決書和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2007)川行終字第**號行政判決書。證實2005年8月23日,多**公司就建設路37號宗地使用權人變更登記行政行為向**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2006年12月5日,**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2005)成行初字第**號行政判決書,認定**區人民政府在辦理建設路37號土地的變更登記時,在未審查多**公司的單位和法定代表人證明、未審查地上附著物權屬證明以及未對該宗土地上的房屋所有權予以變更的情況下為**公司變更土地所有權證的具體行政行為違法。判決撤銷**區人民政府于2000年9月作出的頒發溫國用(2000)字第****號國有土地使用權證的具體行政行為。**區人民政府不服,提出上訴。2007年8月22日四川省高院作出(2007)川行終字第**號行政判決書,判決駁回**區人民政府上訴,維持原判。
8.協議書、國有土地使用權收購合同、電子轉賬憑證、收款收據、轉賬憑證以及經營性結算統一票據等。證實(1)2007年11月19日,謝某某代表多**公司清算小組與**區土地儲備中心簽訂協議書。雙方約定在**區人民政府恢復多**公司建設路37號宗地使用權的情況下,多**公司承諾認可**區人民政府在收回土地期間所發生的費用180萬元;若**區土地儲備中心成功收購該宗土地,多**公司同意支付**0萬元給土地儲備中心;若收購不成功,多**公司則須支付180萬元給土地儲備中心。(2)2008年8月11日,**區土地儲備中心與謝某某代表多**公司清算小組簽訂國有土地使用權收購合同。雙方約定,**區土地儲備中心以1500萬元的價格收購多**公司位于**區建設路37號土地使用權(土地面積7902.2平方米)及地上建筑物和其他附著物。(3)2008年8月15日和同年**月**日,**區財政局分別向多**公司清算小組支付**00萬元、500萬元共計1500萬元。2008年8月18日多**公司謝某某向**區財政局支付**0萬元。
9.**區國土資確(20**)03號**市**區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拍賣土地成交確認書。證實20**年3月3日,**區土地儲備中心對包括建設路37號宗地在內的共計46666.1平方米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進行拍賣,**鴻懋公司以總價1.95億余元(成交單價為每平方米4200元)競拍成交。
**.常住人口信息登記表。證實被告人舒某某、楊某某姓名、年齡等個人基本身份情況。
11.新華社內參標題為《政府違法行政,釀成“空中樓閣”—南非華僑在四川**的遭遇》、中國之聲《重案調查》標題為三份蹊蹺的轉讓協議等新聞報道、視聽資料等。證實2005年6月25日至28日,新華社內參、中央電視臺《新聞30分》欄目等國內多家新聞媒體對**區國土局未盡嚴格審查義務違法辦理變更建設路37號宗地的權屬登記的情況分別進行了公開報道。
12.證人李某某的證言。證明2000年6、7月,**區管委會干部剛某某問李某某是否愿意購買原**縣老黨校宗地并介紹李某某認識了尹某某。尹某某稱其是受寧夏天然氣公司總經理于某某的委托轉讓該宗土地。后李某某與尹某某簽訂協議,以總價130萬元的價格購買該土地(不包括建筑物),由尹某某辦理土地過戶手續并承諾將該宗土地性質變更為住宅用地。尹某某在**國土局辦理土地過戶手續時,因是轉委托關系辦不了,國土局要求于某某親自簽訂轉讓協議。之后于某某于2000年8月28日與**房產公司簽訂了轉讓協議。2000年9月,土地過戶手續辦理后,尹某某將國土使用證交給了李某某,但一直沒交付土地。李某某與尹某某、于某某先后簽訂的兩份協議都沒有多**公司的公章。中央電視臺報道該宗土地的情況后,**區分管國土的萬區長找到李某某稱政府壓力大,要李某某幫個忙。經過協商,2005年8月12日**區財政局以電子轉賬的形式付給**公司280萬元,**公司將國土證歸還給了**區國土局。
13.證人剛某某的證言。證明剛某某經朋友介紹認識尹某某。尹某某對剛某某稱其在**有塊地要賣,請剛某某聯系買主。為此,剛某某介紹李某某與尹某某認識。后李某某找到剛某某說過戶手續辦起來很麻煩,希望剛某某出面幫助辦理。剛某某遂請管委會工作人員楊某某幫助辦理。剛某某沒有介入辦理土地過戶手續,也沒有到國土局找過舒某某和俞局長。
14.證人楊某某的證言。證明2000年楊某某在**經濟區管委會工作,日常工作就是辦理國土方面的手續。時任管委會副主任的剛某某請楊某某幫助尹某某、李某某辦理**老黨校土地過戶手續。之后,楊某某將尹某某、李某某交給其的資料交到國土局地籍科科長舒某某處。過了兩天,舒某某說還差一些資料,辦理不了,并主動提出和楊某某一起去找一下俞局長。在俞局長的辦公室楊某某向俞局長介紹了大概情況,并就為什么會存在材料欠缺作了解釋,希望俞局長能幫忙辦理。俞局長當時好像表示說研究一下,沒有立即表示同意或者反對。幾天后,舒某某通知楊某某可以辦理了并要楊某某讓尹某某與于某某重新簽訂合同。新合同交給舒某某1個月后,新的土地證就辦下來了。舒某某說沒說過材料中還差法人身份證明、企業執照等材料楊某某記不清了,但確定舒某某沒有說過還差地上房屋產權證。
15.證人俞某某的證言。證明2000年經剛成蓉引薦,尹某某與李某某達成購買**老黨校土地的協議,在辦理過戶登記時,剛某某派楊某某幫忙辦手續。楊某某將手續交到地籍科時,舒某某發現資料不齊備,缺謝某某的企業法人證明。后來剛某某就到國土局找到舒某某,舒某某好像是和楊某某一起到俞某某的辦公室匯報。俞某某表示“可先辦理具體前期工作,但必須把補的手續拿來,才能辦理過戶手續”。后來謝某某從國外傳真了一份法人證明,國土局才辦理過戶手續。在這個過程中,舒某某沒有提到需要房產證,但提到說尹某某與李某某簽訂協議不符合規定,要求雙方補簽,后來于某某就與李某某補簽了協議。辦理土地變更手續工作程序是,先由地籍科審查材料簽意見,副局長楊某某進行具體審核,最后由俞某某簽字和蓋章。
16.證人汪某的證言。證明2000年9月,汪某在**區國土局地籍科工作時,因不懂業務,就**黨校宗地辦理變更登記時,填寫的土地審批表內容都是按照科長舒某某口述的內容填寫的,具體審查事項都是舒某某在審查。對土地過戶時缺何種手續,汪某當時不清楚。
17.被告人舒某某的供述。2000年8月,**縣科技園管委會工作人員楊某某拿了些原縣黨校土地的資料到國土局地籍科要求辦理過戶手續。舒某某審閱材料后,認為材料不齊,缺轉讓的法人身份證明、兩次轉委托手續不合法。過了幾天,楊某某又來找舒某某,舒某某就將楊某某帶到局長俞某某的辦公室。楊某某稱謝某某在國外,身份證件暫時拿不回來,又提出要支持企業的發展。俞某某表示可以辦理前期工作手續,但必須把手續補完才能辦理過戶。于是舒某某就要求楊某某去解決兩次轉委托的事。后來楊開強拿來了多**公司謝某某的委托人于某某與**公司李某某重新簽訂的轉讓協議,于是舒某某就讓地籍科的工作人員填寫了申報表,逐級上報。在變更土地使用證書時,對房屋產權證問題沒有考慮到,因老黨校土地上的房屋要拆除,就沒有考慮到地上房屋的問題,也沒有在俞某某那里提出來。
地籍科的主要職責就是負責審查辦理土地登記和土地變更登記。如果認為申報材料符合要求就填寫審查意見,并將具體審批表及所有申報材料,層層報批,簽字。先層報給分管副局長,之后報局長簽字,再報**縣政府分管領導簽字,加蓋政府公章后,核發土地使用證。在報批過程中,如因資料不齊可能被退回地籍科。
18.被告人楊某某的供述。楊某某作為**區國土局分管地籍科的副局長,其職責是審查、審核地籍科上報的材料是否齊全,然后在登記表上簽署意見,再呈報給局長簽字。如果申報材料不齊,就會將材料退回地籍科。2000年對**老黨校土地進行變更登記時,楊某某在該宗土地《土地登記審批表》土地管理機關審核意見一欄中簽署了“已審核”。這類土地變更登記,主要需要土地證原件、地上附著物房產證、雙方協議、雙方法人證明、身份證等材料。楊某某對該宗土地變更登記資料進行了審核,但沒有發現材料不齊,是因為工作上有大意疏忽加上政策業務水平不高。
本院認為,上訴人(原審被告人)舒某某、楊某某身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工作中不正確履行職責,造成惡劣社會影響,其行為均已構成玩忽職守罪。被告人舒某某、楊某某及其辯護人提出**區人民政府通過支付補償的方式收回涉案宗地導致政府損失180萬元,與二被告人的行為之間沒有因果關系,原判證據不足。經查,**區委常委會(2005)15號會議紀要載明內容證實,2005年6月27日,中共**市**區委決定采用撤銷前土地變更登記,注銷已辦理的國土證并恢復多**公司的土地使用權的方式來糾正原**縣國土局的錯誤變更登記行為;國家土地管理局頒布的《土地登記規則》第七十一條規定“土地登記后,發現錯登或者漏登的,土地管理部門應當辦理更正登記;利害關系人也可以申請更正登記”。本院認為,根據上述規范性文件的具體規定和**區委常委會的決議內容,本案糾正涉案宗地被錯誤登記的途徑應當是辦理土地更正登記,而**區人民政府于2005年8月采用回購的方式來解決**區國土局錯誤登記行為所造成的不良影響,既缺乏相關依據也不是唯一途徑,故該回購行為造成的損失與二被告人錯誤登記行為之間缺乏直接因果關系,且原判認定**區人民政府回購涉案宗地是經**區委常委會決定,亦無相關事實和證據支持。該上訴理由和辯護意見成立,本院予以采納。被告人舒某某、楊某某及其辯護人提出二被告人的行為不構成玩忽職守罪。本院認為,被告人舒某某、楊某某身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不正確履行工作職責致使涉案宗地被錯誤變更登記,后經國內多家媒體報道,造成惡劣社會影響,其行為均構成玩忽職守罪,但綜合全案事實、情節,依法可對二被告人免予刑事處罰。該上訴理由和辯護意見不能成立,本院不予采納。被告人舒某某及其辯護人提出負責辦理涉案宗地土地使用權變更登記審查手續的不是舒某某。經查,證人汪某與被告人舒某某相互印證的證言和供述證實,涉案宗地使用權變更登記的審查內容是原**縣國土局地籍科工作人員汪某根據舒某某的安排和口述內容填寫,該宗土地變更登記實際是由舒某某負責審查。該上訴理由和辯護意見不能成立,本院不予采納。被告人楊某某及其辯護人提出本案已過追訴時效,原判適用法律錯誤。本院認為,玩忽職守行為造成的損失當時沒有發生的,應當從危害結果發生之日起計算玩忽職守罪的追訴期限。本案的追訴時效據此應當從二被告人的玩忽職守行為造成危害結果之日即2005年6月起開始計算。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八十七條第一款第(一)項“犯罪經過下列期限不再追訴:(一)法定最高行為不滿五年有期徒刑的,經過五年”的規定,偵查機關于2008年9月對本案立案偵查,并未超過追訴期限。該上訴理由和辯護意見均不能成立,本院不予采納。
原判定罪正確,審判程序合法,但認定事實部分錯誤,量刑不當。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條第一款、第三十七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第(二)項之規定,判決如下:
一、撤銷**市中級人民法院(2012)成刑初字第**號刑事判決書的第一、二項。即:“被告人楊某某犯玩忽職守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被告人舒某某犯玩忽職守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
二、被告人楊某某犯玩忽職守罪,免予刑事處罰;
三、被告人舒某某犯玩忽職守罪,免予刑事處罰。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本判決自宣告之日起發生法律效力。
審 判 長 夏 *
審 判 員 孫 *
代理審判員 徐**
二〇**年**月**日
書 記 員 何 *
如果讀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處理醫療糾紛的基本原則
2021-01-29房產公證費收取標準
2021-03-04無固定期限合同員工可以拒絕解雇嗎
2021-01-01服刑人員可以登記選民嗎
2021-02-12債權轉股權的驗資證明應當包含什么內容
2021-01-13交通事故保險理賠手續如何規定
2021-02-27夫妻個人債務怎么取證
2021-03-14房屋租賃合同的稅款規定有什么
2021-01-14訴訟財產保全申請書范本
2021-01-03關于夫妻債務問題裁判的新思路
2021-01-06受欺騙贈與合同是否可以撤銷
2021-01-17民事侵權損害賠償范圍
2021-01-15房產證上會有抵押信息嗎
2020-12-10協商解除勞動合同協議書
2020-12-08已取得預售還可以做在建工程抵押嗎
2020-11-19有不良逾期記錄怎么辦
2021-02-01住改非后,拆遷是按住房補,還是按商鋪補
2021-01-16為何用人單位不愿與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
2021-02-23公司結業不按照勞動法賠償怎么辦
2020-12-04適用期解決勞動關系是否有限制
202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