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違反法規,行政部門可以采取的行政措施有哪些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新聞記者有違反規定行為的,行政處罰措施包括通報批評、責令公開檢討、中止新聞記者證使用等。
《新聞記者證管理辦法》
第三十四條 新聞機構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辦法的,新聞出版行政部門視其情節輕重,可采取下列行政措施:
(一)通報批評;
(二)責令公開檢討;
(三)責令改正;
(四)中止新聞記者證使用;
(五)責成主管單位、主辦單位監督整改。
本條所列行政措施可以并用。
第三十五條 新聞機構工作人員有以下行為之一的,由新聞出版總署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新聞出版行政部門給予警告,并處3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其新聞記者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違反本辦法第十七條,從事有關活動的;
(二)違反本辦法第十八條,編發虛假報道的;
(三)違反本辦法第十九條,轉借、涂改新聞記者證或者利用職務便利從事不當活動的;
(四)違反本辦法第二十條,未在離崗前交回新聞記者證的。
新聞名譽權侵權案由的稱謂
報刊雜志發表的新聞作品造成公民的名譽損害,如何確定案件的案由,目前尚無明確的規定和統一的認識,實踐中主要有三種稱謂:(一)名譽侵權糾紛;(二)報刊侵害名譽權糾紛;(三)新聞侵害名譽權糾紛。
第一種稱謂過于籠統。侵害名譽權作為侵權行為的一種,其行為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如口頭、書面、動作等。由于報刊登載新聞作品是一種特殊形式的侵權,這樣界定不能表現其特殊性,并與其他形式的名譽侵權行為區別開來。第二稱謂不夠準確。在文學作品中有許多不同的體裁,其形式、特點各異,其小新聞報道和報告文學與小說,戲劇、傳記不同,前者要求準確真實,不允許虛構和夸張,后者允許虛構和夸張。因此,為區分其不同體裁在名譽侵權中的形式和特點可借用其體裁的劃分和特點來確定報刊侵害名譽權的案由。如果籠統地稱報刊侵害名譽權,而報刊所登載的作品形式各異,難以針對不同體裁的特點來確定民事責任。由此推之,如廣播電視播放的新聞侵害名譽權,豈不定為廣播侵害名譽權,電視損害名譽權?因此,第三稱謂還是比較準確的。因新聞報道引起的名譽侵權糾紛可定為新聞侵害名譽權糾紛,是小說的可定為小說侵害名譽權糾紛,由此類推。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新聞記者有違反規定行為的,行政處罰措施包括通報批評、責令公開檢討、中止新聞記者證使用等。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讀者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上市公司有哪些特點
2020-12-18企業跨國并購有什么類型
2020-11-24原產地標記注冊可以變更嗎
2020-11-27什么是帶有欺騙性的商標,法律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242020交通事故后進行訴訟代理詞怎么寫
2021-02-07嫖娼未遂怎么處罰
2020-12-20什么是探視權,怎么終止探視權
2021-03-11二婚老人繼子撫養還是親子撫養
2021-03-09擔保合同法律效力該如何確定
2021-03-16遺產繼承怎么公證
2021-03-04買小產權房要走什么程序
2021-03-23人在外地怎么賣房
2021-01-31煤礦工傷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1-01-24如何理解勞務派遣用工是一種補充用工形式
2021-03-02保險合同如果要撤銷要怎么做
2020-11-17解除保險合同通知書怎么寫
2021-01-11保險人在理賠時應注意什么
2021-01-30自然災害致人死亡保險公司賠償標準
2020-11-14負責保險業監督管理的主管部門是哪一個
2020-12-03騙保的民事后果
202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