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規定,“違法法律強制性規定的”合同無效,這是對合同效力的強制性規定,也就是說刑事犯罪必然導致民事行為歸于無效。
隨著民間借貸行為的增多,凸顯出大量的以借款為名行詐騙之實的案件,這其中就涉及到“借款人”構成詐騙犯罪后,“借款合同”的效力問題。
對此有觀點認為,借款人構成詐騙的,借款合同并不當然無效,屬于可撤銷民事合同,其依據就是《合同法》第五十四條“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的規定,認為欺詐涵蓋詐騙,只是“欺詐”的程度不同而已,并以保障出借人利益為由強化合同的可撤銷性理論。
本人對此并不認同:首先,合同法規定的欺詐屬于民事性質,并不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民事交易實體是存在的;而詐騙犯罪是規定在刑法條文中的,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的犯罪行為,民事交易實體是虛構的。其次,兩者性質完全不同,民事被欺詐方有權利是否行使的選擇權;而詐騙犯罪受害人,無權選擇是否追究刑事責任,其追責權是國家法定機關的義務和權利;再次,所謂的欺詐包含詐騙犯罪,也是對民法條文的擴大解釋,民法條文并未明確詐騙犯罪也是合同可撤銷的法定事由;最后,法律對出借人合法權益也是有充分保障的,不僅可以通過追贓、附帶民事賠償途徑解決,還可以依據無效合同標的物返還的規定提起民事訴訟。
故此,《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違法法律強制性規定的”合同無效,這是對合同效力的強制性規定,也就是說刑事犯罪必然導致民事行為歸于無效。
那么,民事合同無效后,受害人權利應如何保障呢?
一是,可以通過追贓的形式挽回損失;二是可以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要求賠償;三是可以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范圍問題的規定》第五條“經過追繳或退賠仍不能彌補損失的,被害人向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另行提起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可以受理”的規定,提起民事訴訟解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2020年最新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全文內容是什么
2021-02-18政府強行征地怎么上訪
2020-12-10公司的股東會如何行使職權
2021-01-14董事會會議生效條件是什么
2021-03-25公司的注冊資本多意味著什么
2021-02-17抵押擔保責任屬于連帶債務嗎
2021-01-11法定監護人是否具有繼承權利
2021-03-16對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不服怎么處理
2021-02-20代位繼承的取得要求是什么
2020-11-07房產抵押貸款辦理條件是什么
2021-02-25哪些財產可以被繼承?
2021-02-05火車脫軌壓毀房屋,列車長承擔責任嗎
2020-11-29云南省教師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1-01-26實習期協議書范本
2021-01-05不服從公司安排被辭退有沒有補償
2020-11-11不能投保貨物運輸保險的物品
2021-03-26保險合同運用最大誠信原則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25對方全責保險理賠的原則是什么
2020-12-26旅行社責任險條款概述
2020-12-25勞動爭議糾紛案件現狀及情況分析
202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