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詢:
行政強制措施與行政強制執行有哪些區別
律師回答:
①前提不同。行政強制執行的前提是法定義務人不履行義務,但行政強制措施并不一定以當事人具有某些法定義務為前提,而是以可能產生危害社會的行為為前提。
②目的不同。行政強制執行的目的在于迫使義務人履行義務或達到與履行義務相同的狀態;行政強制措施的目的在于預防、制止危害社會行為或事件的發生或蔓延,使人和物保持一定狀態。
③起因不同。引起行政強制執行的原因只能是義務人的行為,作為或不作為的行為;引起行政強制措施的原因,既可能是行為,也可能是某種狀態或事件。
④行政機關的行政強制措施權必須有單行法律的特別授權。
相關法律知識: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中有關內容的規定
第五十四條人民法院經過審理,根據不同情況,分別作出以下判決:
(一)具體行政行為證據確鑿,適用法律、法規正確,符合法定程序的,判決維持。
(二)具體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判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并可以判決被告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
1.主要證據不足的;
2.適用法律、法規錯誤的;
3.違反法定程序的;
4.超越職權的;
5.濫用職權的。
(三)被告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職責的,判決其在一定期限內履行。
(四)行政處罰顯失公正的,可以判決變更。
第五十五條人民法院判決被告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被告不得以同一的事實和理由作出與原具體行政行為基本相同的具體行政行為。
第五十六條人民法院在審理行政案件中,認為行政機關的主管人員、直接責任人員違反政紀的,應當將有關材料移送該行政機關或者其上一級行政機關或者監察、人事機關;認為有犯罪行為的,應當將有關材料移送公安、檢察機關。
第五十七條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作出第一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準,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準。
第五十八條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逾期不提起上訴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審判決或者裁定發生法律效力。
第五十九條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認為事實清楚的,可以實行書面審理。
第六十條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應當在收到上訴狀之日起兩個月內作出終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準,高級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引用網絡上句子算侵權嗎
2021-03-26拖欠工程款民事判決書怎么寫
2021-01-242020年交通事故認定書期限是怎么規定的
2020-11-07不動產權證書和土地證的區別是什么
2020-12-20住房公積金提取前提需要哪些
2021-01-09用人單位單方面調崗降薪勞動者如何應對?
2021-02-28人身意外傷害險知識詳解
2020-12-31因天氣原因航班延誤或取消的賠償標準2020
2021-03-25保險合同成立有什么要件
2021-02-07保險合同訂立的原則和程序
2020-12-294s店試駕出車禍怎么賠償
2020-11-11工廠火災保險能全賠嗎
2021-01-06交通事故保險不理賠怎么辦
2020-11-13保險合同糾紛代理詞怎么寫
2020-12-29按份共有房產拆遷補償怎么分配
2020-11-23城中村改造中,有哪些房屋拆遷法律政策及常見法律問題
2020-12-03農村商業用房拆遷補償辦法是怎樣的
2020-12-01租房拆遷房東趕走租戶,不退押金怎么辦
2020-11-26如何購置拆遷安置房
2020-12-28農村宅基地拆遷補償有哪些方式
2021-03-14